笔趣阁>科幻未来>明末传奇>第八百九十七章 理顺体制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个道理郑勋睿非常清楚,前世身为公务员的他,对于如何治理国家是非常关注的,其实治理国家,最为关键的是有一套优秀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同时这个管理制度能够完全的落实下去,当然任何的管理体制与优秀的制度,都需要通过实践不断的进行检验,以至于不断的完善,偏偏郑勋睿就有着这样先知先觉的优势,毕竟他是穿越之人,几百年之后不少优秀的管理体制和经验,随时都能够拿来为自身所用。

到了瑞元元年的十一月底,户部收到的商贸赋税、农业赋税以及海上贸易的保护费等等,包括没收的原郑芝龙的银子等等,总计折合白银已经超过一亿一千万两白银,这是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数字,不过开销同样是巨大的,官吏的俸禄需要开销折合白银三千五百余万两白银,郑家军需要开销近三千万两白银,其次就是各级官府需要的日常开销折合白银一千万两左右,返回给各省的赋税折合白银五百万两左右,去掉这四项的开销,剩下的白银就只有三千万两左右了。

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北方以及南方少部分地方的抚恤费用高达五百万两白银,整治北直隶境内的大运河开销两百万两白银,此外就是各地整修水渠沟渠等等事宜,包括整修道路等等,都是需要开销钱财的。

若是钱财的开销,全部都要户部来操劳,那么户部的官吏都是累死了都忙不过来。

所以郑勋睿建立起来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专门用于钱财开销的事宜,这个体制的贯彻落实,还要依赖大明皇家银行。

大明所有官吏,包括郑家军所有将士,凡是从朝廷领取俸禄之人员,其俸禄的发放由地方官府造出名册,具体发放事宜有大明皇家银行直接负责。所有人都到银行去领取俸禄,包括京城的官吏也不例外,此举就杜绝了官吏贪墨俸禄事宜的出现。

地方上需要整修沟渠和道路等工程,这是需要开销银两的。由地方官府来承担是不现实的,必须要由上面来承担,这种大型的工程,由地方官府造出预算,看看需要多少的钱粮。然后报送府州衙门审核,最终由省巡抚衙门确定,预算超过十万两白银的工程,必须呈奏内阁审批,最终由皇上直接确定。

内阁在批准工程之前,户部和工部根据情况的需要,派出人员前往地方上核实,经过核实之后,内阁根据户部钱财的多少,看看是不是批准这个工程。

地方上都察院派驻机构。必须严格审核工程,若是工程出现贪墨事宜,或者是假报工程,那么各级都要追究责任,而责任最重的就是省府州县等衙门。

这样的管理体制,让各省的巡抚、知府、知州和知县都是小心翼翼的,就连驻扎在地方上的都察院都是特别小心的,弄得不好就要跟着倒霉。

瑞元元年需要开销的地方特别多,以至于内阁最终否定了很多方面的开销。

故而看起来庞大的收入,真正用起来就没有多少了。何况皇上已经提出来明确的要求,那就是府库必须有折合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的钱财储存,今后每年都要增加,一直到府库有约折合一亿两白银的钱财了。才能够真正放心。

瑞元二年需要展开的征伐,还是需要依靠大明皇家银行的。

或许是郑勋睿提出来的诸多的管理体制,让徐望华和周延儒等人有些不适应,一段时间过去,徐望华和周延儒等人忙的四脚朝天,几乎没有什么歇息的时间。就算是休沐的时间,他们都是守候在衙门里面的,前往京城来禀报事宜的官吏络绎不绝,毕竟很多的事情都是需要内阁商议和决定的。

徐望华和周延儒等人都在皇上面前叫苦了。

郑勋睿明白其中的奥妙,毕竟新的体制机制刚刚开始推行,必须让朝廷之中三品以上官员和各省的巡抚充分的熟悉,然后才能够朝着府州县一级一级的落实下去,若是刚开始就落实到最下面去了,必定会引发出来更多更大的乱子,所以这个时候,只能够让徐望华和周延儒等内阁大臣辛苦一些,包括朝廷三品以上官员,以及各省的巡抚。

同时,每次早朝议事的时候,郑勋睿也特别强调了,万事开头难,这些规矩和制度刚刚开始实施,必定有一段时间适应,这个适应的过程,内阁首当其冲,其次就是六部的左右侍郎和各省的巡抚,再次就是六部的郎中和员外郎等等,包括都察院的佥都御史等等,一旦大家真正适应了这一套的管理体制,今后署理公务就会顺利很多。

郑勋睿强调更多的就是清廉,对于官吏贪墨的行为,都察院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对于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吏,一样要严格查处,凡是贪墨的官吏,原则上是要罢免一切的官职,同时按照品阶的高低交给大理寺或者是地方的提刑按察使司处理的,至于那些占着位子不做事情的官吏,警告和训诫无效之后,同样罢免一切官职。

更加让各级官吏担心的是,一旦被罢免官职,甚至是遭遇到大理寺和提刑按察使的处置,就失去了所有的收入,生活都没有保证了,要知道朝廷对于官吏是负责终生的,致仕之后也可以领取一定俸禄的。

严格要求的同时,官吏的俸禄也是按照最新的标准准时发放,朝廷专门做出了规定,每月的五日为发放俸禄的时间,户部以及地方上的户科、户房等等,无比将官吏的俸禄整理出来,报送到各地的大明皇家银行,官吏随


状态提示:第八百九十七章 理顺体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