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民国之铁血荣耀>第八章 大国沙文主义 [vip]
大的关系吧?”周翔宇反问。他无法判断杨寰宇的这个说法会不会成为现实,不过他对苏俄会和德国签署协议,并且进攻波兰觉得有些难以相信。

“短则三年,长则五年,这个假设必定会得到证明。这个时间的弹性,取决于德国征服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速度。而一旦苏德联手瓜分波兰的话苏俄会趁着德国与英法的战争,对高尔察克部发动攻势。因为苏德之间的协议,特别是瓜分波兰之后,苏俄在西线的后顾之忧就消失了,他能放心的在东线,与高尔察克殊死一战。而高尔察克要是被打败的话,绝对会损害华夏的利益。要知道,经高尔察克暗中归还我们华夏的土地,苏俄是不会放弃的。所以,我们肯定也会被迫卷入这场战争。但依据我们国家现在的实力,要打一场这样规模的战争的话,还有很大的欠缺。”杨寰宇并不顾忌毛周两人的身份,坦然的表示只要苏俄发起对高尔察克的进攻,华夏就会与苏俄一战,维护华夏的利益。

杨寰宇的话,确实让毛周二人在心里感到不舒服,但他们却无法表示反对。毕竟杨寰宇的立场是站在维护华夏利益之上。他们绝对无法开口说这样做不对,要求杨寰宇不要与苏俄为敌。但说道现在,这些也都只是杨寰宇的推测,并没有现实的证据来支持这样的推测。

“总统是说,苏俄具有大国沙文主义,会对北欧各国采取征服的态度?也会对我们充满敌意?所以,总统才要提前做好战争准备?还是总统您也信奉大国沙文主义呢?”周翔宇的问题提的很尖锐。

“没错,斯大林就是个大国沙文主义的信徒!我也不否认有同样的想法。我们华夏人口众多,但耕地却并不多。或许五十年一百年以后,我们华夏膨胀的人口会让我们难以解决华夏人的吃饭问题。所以我很期待有一场世界性的混战,让我们有机会在这场混战中获取足够的战争红利,拓展我们华夏的生存空间。我们华夏现在有四万万人口,这两年随着内战平息,根据政务院的统计,我们的人口正在以每年5的数量在增长,按照这个比例,不用二十年,我们华夏的人口数量就会超出十万万。你们设想一下,二十年后,十万万张嘴要吃饭,会是怎样一个景象?所以,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争取足够的生存空间。”杨寰宇毫不隐讳的承认他也有大国沙文主义的倾向,而且回答的理直气壮。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华夏的耕地确实有很大的缺口。但我们就没有办法控制这样高比例的人口增长吗?”一直没开口,拿着雪茄吞云吐雾的毛润之插话了。他对华夏农村的情况做过调查,清楚农村田地里农作物的产量。他清楚,要是华夏真的有这样高比例的人口增长的话,杨寰宇的话绝不是危言耸听。

“这个很难,华夏千百年来,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大规模的战乱,加上养儿防老的观念,几乎家家户户都想要多几个孩子,这样的情况下,要控制人口增长是很困难的。除非以后我们有能力让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们,都能由国家来供养。使他们放弃养儿防老的观念,人口增长的比例可能才会有所下降。但要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至少眼下,我们就做不到。所以,我还是那句话,要为华夏人夺取足够的生存空间。”说这句话的时候,杨寰宇用了“夺取”来表述,意思已经表达的明明白白了,现在所做的战争准备,就是打算在世界性的大战爆发之后,有足够资本去浑水摸鱼。

“既然总统是这样的想法,为什么不在国会说?”周翔宇疑惑的问道。站在华夏的立场上,杨寰宇的这个理由确实足够强大。那怕没有爆发世界大战,华夏有了足够军事力量,向周边扩张的话,以这个理由都能得到国会的支持。但杨寰宇并没有在国会公开他的这个思想。

“这话怎么能在公开场合说?传出去,那岂不是让华夏成为世界公敌啊!这也就是我们私下交流,我才坦诚相告。嗯,走出这扇门,我可不会承认我说过这样的话的!”杨寰宇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道。

“我看总统也是想要获取我党在国会的支持,才说的实话吧!这些话,总统也没有和汉民和兆铭他们说吗?”在听了杨寰宇的话之后,三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待到笑声停止,周翔宇才接着问道。

“这不是没现在这样的机会么。反正这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总有机会和他们也谈谈的。”杨寰宇知道,眼前这两个人算是被他说服了,接下去,只要再说服汪兆铭胡汉民他们,这事在国会获得通过就应该没什么悬念了。

送走了毛润之和周翔宇,杨寰宇对今天这个结果很满意。其实杨寰宇的这些理由,也可以通过主动和各个党派的负责人交流来达到。但杨寰宇却并没有那样去做,因为在这里面,存在着一个权威性和主动权的问题。你们想不通,可以私下来找他沟通,他也会坦诚相告。你来就我,维护的就是他的权威,就是把主动掌握在自己手里。反过来,我去就他,那就带着点求人的意味了,就像他要祈求别人赞同他的意见似的,绝对会使权威扫地。

农民军的领导人们,由于是在兴华会的帮助下才在国会站稳脚跟,杨寰宇预计他们肯定会很快的找到他和他交流沟通相关的情况,事实也证明杨寰宇的判断正确。那么,当农民军的国会议员们态度转变,站到与兴华会同一


状态提示:第八章 大国沙文主义 [vip]--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