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民国之铁血荣耀>第四十七章 战云密布的欧洲
国就被人为的分成了两部分,波美拉尼亚、东普鲁士等德国领土被波兰通往但泽的一条狭长地带所割裂。其次,在但泽的居民,几乎全部都是德国裔,只有极少数的波兰裔和犹太人。只是当时的德国是战败国,所以他们的反对被无视,但泽还是强行的划给了波兰。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当时讨论确定凡尔赛和约的这帮政治家们有着绝对的关系,像但泽这样的划分国土,终究埋下了不同民族间的仇恨种子。虽然有法国元帅福熙那样的明白人预言: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但政客们是听不进去的。

但泽是在十八世纪末,在波兰被沙皇俄国、普鲁士帝国和奥地利帝国瓜分时,和波美拉尼亚、东普鲁士一起划归了德国。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协约国支持波兰重新恢复成为一个独立民族的国家,并以波兰人为主要聚居地的土地交给他们。可这样一来,波兰就是一个完全的内陆国家,没有任何的海岸线。于是,波兰要求把靠近波罗的海的重要港口但泽也划归波兰。

这个要求被德国强烈的反对。因为但泽一旦划归波兰,德国就被人为的分成了两部分,波美拉尼亚、东普鲁士等德国领土被波兰通往但泽的一条狭长地带所割裂。其次,在但泽的居民,几乎全部都是德国裔,只有极少数的波兰裔和犹太人。只是当时的德国是战败国,所以他们的反对被无视,但泽还是强行的划给了波兰。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当时讨论确定凡尔赛和约的这帮政治家们有着绝对的关系,像但泽这样的划分国土,终究埋下了不同民族间的仇恨种子。虽然有法国元帅福熙那样的明白人预言: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但政客们是听不进去的。

波兰的复国与捷克斯洛伐克一样,是得到英国和法国的保护承诺的。这一次,希特勒没有得到他希望看到的回应。波兰毫不犹豫的拒绝的德国的归还但泽的要求,与当初捷克斯洛伐克拒绝归还苏台德地区如出一辙。于是,希特勒同样发出了战争的威胁,他希望英国和法国再次扮演慕尼黑协定时的角色,以波兰保护国的身份,压服波兰把但泽归还给德国。

只是这一次,张伯伦的反应异常激烈。他拒绝了以但泽问题进行谈判,并以强硬的措辞警告德国,如果德国出兵强行夺取但泽,英国将履行波兰保护国的约定,协同波兰进行防护,对德国宣战。

到了这个时候,不管是德国、意大利还是英国、法国乃至苏俄,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清楚,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已经不可避免。德国的态度已经很明朗,但泽他是一定要收回的,崛起的德国不容许有这样一条走廊人为的把德国分成南北两个部分。而德国使用武力收复但泽的话,张伯伦的态度一样强硬,那就是战争。英国如果因为波兰对德国宣战,法国自然也得跟着响应。在欧洲,相互间无法妥协的两个集团已经成型了。

岗不仇不酷羽秘术星秘敌故情  “你这边的部队扩编的怎么样了?要抓紧时间训练,战争就快爆发了。”回来的杨寰宇,直截了当的向白崇禧询问道。

战争这只怪兽开始苏醒了。有了张伯伦的表态,希特勒也收起了投机取巧的心思,开始全力备战。他要积聚起足够的力量,在战争爆发,就把英法组成的联军打趴下。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双方在索姆河拉锯,把战场变成人肉磨坊那样的战争,是希特勒不能接受的。

同样知道战争无法避免的英国,也开始广泛的寻找同盟。法国是英国天然的同盟,但法国国内和英国一样,民众们厌恶战争。这些年,法国的军备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相比,并没有多大的提高。大笔大笔的国防预算,都投入到了打造马奇诺防线这个永备工事上去了,一如当年的华夏修建万里长城一样,想依托坚固的防线,阻挡可能的来自德国方向上的进攻。或许他们真的是受到了华夏万里长城的启发,但他们却没注意到,修筑了万里长城的华夏,在历史上,既没挡住成吉思汗的铁骑,也没挡住努尔哈赤的铁蹄。事后也确实证明,马奇诺防线并没有挡住现代铁骑坦克的履带。

只是张伯伦很快就失望了。隔着大西洋的美国,国内孤立气氛浓郁,加上第三次经济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元气大伤,他们不愿意参与隔着一座大洋的彼岸的纷争。而比利时、瑞典、挪威这些小国也不愿意为自己树立起德国这样一个强大的敌人。英国可以依仗着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利用英吉利海峡阻挡德国的进攻,可他们不行,他们努力在这场可能爆发的大战中保持中立,以保全自己的国家不受战火的摧残。

无奈之下,张伯伦把目光投向了苏俄。虽然英国和法国在意识形态上都与苏俄天然的对立,但英国最大的反对党工党却与苏俄有着很深的渊源,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随即,一个由英国和法国军政两界人士组成的代表团飞赴莫斯科,与斯大林展开谈判。张伯伦希望在德国发动对波兰的进攻时,英、法、苏三国能相互协同,给予波兰以支援,阻止德国的扩张野心。

可张伯伦绝对没想到,斯大林同样对波兰耿耿于怀。苏俄与波兰之间的纷争,已经延续了数百年。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双方还因为乌克兰地区和白俄罗斯地区的归属爆发了苏波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


状态提示:第四十七章 战云密布的欧洲--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