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一家于这村里本就是外人,虽有“崔家娘子”编的那一套“丈夫不堪拖累,另谋高枝”的说法,却终究还是有些人不太信的。
毕竟,古代重男轻女,抛弃娘子还有可能,抛弃好好的儿子,着实不像话,尤其是王平长大后,渐渐露出好相貌来,纵有王婆子分辨说这是随了母亲,仍有那些碎嘴的编排说“这崔家娘子不定是私通了哪家的好看小子才有了这般模样的儿子,故而才被丈夫抛弃”云云。
待得她这一去世,村里人瞧着王平小小年龄十分可怜,没有赶他走,但也没有更多的关照,只当没这个人似的,显示出一种异常的冷漠来。
王平经历过好多个世界的古代,许多次都是从贫寒来的,自然理解他们的想法,这年头,粮食收成还有个欠收呐,谁家也不是吃饱了没事干的,自家的孩子都顾不过来,又怎么顾得上理会别人家的孩子,还是他这等非亲非故的外来人口,能不赶出去,就已经是善心了。
因此,当有大官要收个养子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王平自己就先动了心思。
“倒是这么说来着,但要求也高,这父母都要没了的,还要亲人家里头不拖累,又不要那等刚出襁褓的,却也不要那等半大小子的,嫌弃养不熟。再有一条,还要合眼缘,这一条最是难唱……”王婆子说着,明白了王平的意思,“你是要去?”
见得王平点头,王婆子叹息一声,明白他的意思,摩挲着他的头顶说:“你是个好孩子……”
别的不肯多说,却愈发上心了几分,又让儿子特意去县城里打听了,待听得附近乡村多有把孩子送过去的,王婆子亲自出面去找了村长,请着村长走一趟,把王平带到县城里去,也是要让人重视的意思。
村长也不含糊,五十来岁的老汉,身体健壮,次日就亲自赶着牛车载着王平去了。王平穿着王婆子给的旧衣,虽有不少补丁,却是改得很合身,洗得也干净,整整齐齐穿好了,人也显出几分精神来。
“真是个好模样,肯定没问题的。”村长连声赞着,路上还不忘教王平莫要忘恩负义,又让他乖巧懂事些,必能惹人喜欢的。
王平一一应了,脸上神色平和,待到了那大官租住的宅院外头,看到不少的孩子或懵懂或紧张地站着,心里头也多了一分忐忑,也不知这大官是怎样的官员,又是怎样的品性,又怕他不会收外来的人。
村长有备而来,没让王平在那一堆孩子里头等,寻了个看门的,递上两句好话并几个大钱,就先领着王平进去了。
即便进去了,也没见到正主,只被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盘问了几句,便留下了。
这一日,加上王平,一共被留下了五个孩子。
那管家又在此地停留了几日,总共收了约有十五六个男孩子,这才带着走了。这几日里,王平因着认识几个字,早早露出聪明像来,再有一张漂亮脸蛋,又会哄人,得了管家看重,有了些傍身的碎银。走之前跟管家告了假,特意回了村子一趟,把钱给了村长一些,算是谢了他,剩余的都给了王婆子。
王婆子窥着这人家做派,那十来个孩子总不能都收为养子,怕这其中有假,却又说不明白。这会儿子有些担心,避开送他回来的车夫,拉着他的手道:“你可仔细点儿,看着若是人家不好,只管悄悄地逃了回来,我都打听了,你这不是签了身契的,能走。走了也不是逃奴,不怕。回村子来,婆婆总管你一口饭的。”
话语十分感性,王平谢过她的好意,却不好深信此话,但也不失为一条退路,低声应了,又宽慰她两句,只说自己是要去京里享福的,哄得王婆子又笑了起来,这才离开。
回去跟管家复命,管家对此也没多问,安排了一行人启程,一路无话。
待到了京中,因路上有疾病故,男孩子剩下了十三个,都是五岁到七岁间的孩子,渐渐也都熟悉了,免不了也就各有团体。
王平这里并两个约略认得两个字的七八岁孩童是一起的,因会两个字可知是家里条件曾经不错的,不肯与那等乞丐流民出身的孤儿为伍,见得王平识字多,又得管家看好,便跟他混熟了。
这些日子,王平也大略知道了这京中大官收养子的缘故,据说是幼年离家,此时虽混得一身官衣,但早已寻不到家人,又年岁大了,这才想着寻一个养子来摔盆送终,并无什么坏心,倒是大大的好事。
旁的孩子都信了,王平的心里头却存疑,先不说一个人怎么可能毫无亲族,找不到血缘亲近的孩子过继。就说这官员身份,若是真的有些才学,收一个弟子可比养子管用多了,又不用人家断绝父母缘分,必然好找得多,好的也多,何必非要大老远跑到所谓老家找来些未必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呢?
但,也许是这位官员性子孤拐,也算不得什么大的问题。
既然知道不是要被卖或者怎样,王平也安心了许多,随着伙食的上去,他长胖了些,也显出了些孩子该有的可爱来,愈发讨喜,那管家也对他并那两个识字的格外看重些,书籍都不禁的,连纸墨也给备了,也不怕孩子浪费。
因了这份特殊待遇,少不得引得几个孩子存了坏心,成为孤儿若没了亲族庇护,混在街面上又能学什么好,见得有人比自己好,自然是不忿,再想着这名额只有一个,便有那么六个合起伙来作恶。
害得一个识字的被打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