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官居一品>第七八七章 来使 (中)
、中式生活方式,以求融入大明社会。

此外,应多多利用西方的科技知识、人文思想,引起大明知识分子对于天主教的尊敬。沙勿略告诉他们:‘你们很快就会发现,中国人对‘实学’,比对天主教更有兴趣。为了引起更多中国人对我教的注意,我们最好以‘西儒’,也就是西方知识分子的身份出现,这就是我为何,让你们带三棱镜、自鸣钟、地球仪、世界地图、以及各种科学书籍来燕京,就是要利用一切机会,向中国人介绍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在这方面,中国人是很薄弱的,但他们热衷讨论研究,只要我们能引起争论,并赢得争论,自然可以声名鹊起,赢得他们的尊重。”顿一顿道:“中国人并不是一味的妄自尊大,只要能证明他们是错的,咱们是对的,他们自然会倾慕西方科学,虚心向咱们学习,而后便有机会,把他们皈依我教。”

见他终于指出一条明路,众神父不禁松口气,却听沙勿略加重语气道:“但我要提醒各位,这个国家虽然流行着各种宗教,但真正占统治地位的还是儒教。哪怕佛教、道教这样的本土宗教,也必须将与儒家抵触的学说去除,才能相安无事。我们新来乍到,更加不能与儒家文化的冲突,而是应该以一种‘补儒’、‘合儒’的配合姿态出现,这样才能使对方接受我们……”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沙勿略盗用了沈默的一句名言道:“为此,需要诸位努力精通中文,刻苦钻研儒学。你们会认识到,我教和儒学存在诸多相通之处。比如两者都相信一神论,都主张‘仁爱’,都重视精神道德修养问题,而这正是双方彼此交流和理解的基础。但两教在信仰观、人姓论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当双方不可避免地出现冲突时,不要针锋相对、恪守成规,而要暂时把我们的教义稍做些调整和变通,最大限度地把我教和儒家文化会通糅合,使之成为适合在中国生存的宗教。大家不要认为,这是对自己信仰的不坚定,相信我,待到将来,天主的光辉照耀这片大地时,就是我教实现‘超儒’的那一天!”

沙勿略的这些说法,不仅得到了其他神父的一致拥护,甚至还被总结为‘东方四条准则’,命所有进入大明的传教士和教徒遵守,为天主教在中国迅速站住脚,并兴旺起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是后话……沈默对这些西方传教士,确实是寄予厚望的,在南京、在上海、在苏州、在杭州,其实已经有教堂出现,这都多亏了他网开一面。而沈默之所以肯帮助他们,是因为他需要这种的交流对话。

他认为,思想的变革是任何变革的前奏,思想不变,任何改革都是徒劳。中国的传统文化,固然历史辉煌,但亦因为历史太久,已经死水微澜,不再流动。这样的结果是,精华沉积在底,难见天曰,糟粕漂浮在上,臭不可闻。只有让这湖死水流动起来,才能冲掉糟粕,让精华重见天曰,实现华夏民族的思想复兴。

中国无法也不能重复西方文艺复兴的老路,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希望能借那一缕西风,吹皱这一池浑水。利用不同文化间乃至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对话,使大明的知识分子开阔眼界,认识到自身在科学、哲学等各方面的不足,继而补我所短,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反思,希望最终能再现百花齐放的春秋胜景。

而西洋传教士,就是他放进鱼池的那条鲶鱼,至于效果如何,只能留待时间检验了。

有些事情可以留待将来,但也有些事情必须现在就处理,吕宋使者已经到了燕京,向皇帝求援的国书,就摆在沈默礼部签押房的案头。但沈默的目光,却落在另一份东西上。

那是王直送来的南洋最新情报,自从得到沈默的允诺后,老船主便密切关注那里的风吹草动,并通过‘毛海峰——沈京’这条线,随时向沈默传递消息,以帮助他实现目标……通过各种情报分析,沈默已经可以对南洋发生的事情,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了……十年前,腓力二世成为西班牙国王,这个好大喜功的皇帝,想把殖民地从美洲扩展到亚洲,把‘南海’变成‘西班牙的内湖’。八年前,他写信给墨西哥总督,反复强调拓殖菲律宾群岛的重要姓。他指令总督负责组织对菲律宾进行新的远征,四年前,经过细致的准备,远征军于墨西哥出发,由富于冒险精神的海军将领黎牙实比担任总指挥;另一个重要人物是神父乌达内塔,他具有丰富的航海和殖民经验,对太平洋航道十分熟悉,并擅长对土著居民进行拉拢分化。

此外,还有一批在征服南美过程中,积攒了丰富作战经验的军官,率领着先遣部队,先在吕宋群岛外围的萨马岛落脚,然后用十个月的时间,软硬兼施夺取了位于吕宋群岛中部的宿务岛,这里北上可抵吕宋、南下可达棉兰老岛,岛上有良好的港湾、充足的粮食、物产,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

建立中心殖民地的同时,西班牙人也找到了返回墨西哥的航线,并迫不及待展开对华贸易,这当然引起了葡萄牙人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这是对《萨拉戈萨新约》的公然挑衅,并以此为由,把西班牙人封锁在宿务岛上。

虽然难以和葡萄牙在此的势力抗衡,但在获得来自墨西哥源源不断的支援后,黎牙实比打破了葡萄牙人对宿务岛的封锁,并保证不会南


状态提示:第七八七章 来使 (中)--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