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碧的“家乡”在山西省怀庆府紫陵县,此时大量的人逃荒避旱,紫陵县现存的几户人家,都是朝廷下了迁徙令,从其他地方迁徙过来的,都是贫苦人家。
冷碧浩浩荡荡的带着一群人回来,就是少有的几户人,也站在路旁围观。冷碧能够继承了“家产”,一座破烂的屋舍,和按朝廷安置人丁政策可得的五亩地,他在户籍上登记的是八岁,还没有成丁,朝廷给未成年男子的土地就是五亩。没办法,他们一大群人,又只有转战县衙,求助县老爷。
能被发配到这儿来当县令的,都是在京中等着补官的,好容易一场大旱,把一批人拉下马,他们才有机会,都是官场新丁。
新丁好糊弄啊,如果没有个懂行的师爷就更好说话了。
一群人浩浩荡荡的过来,还有几个骑着高头大马的镖师,再加上看热闹的,吓得县令以为是哪位上官驾临,或者有乱民要闹事。
肖玉川肖县令急急忙忙的出来,却原来发现原来是自己治下的人求见,顿时就放松下来,听名冷碧的来意,为难道:“这房子就是这样,本官也没有办法,朝廷有令,能拿出地契来的可以发还,你这地契遗失,就没有办法了。”
“不敢劳烦大人,小子万不得已离家,地契虽然丢了,但身上还有两个铜板,想请大人派人量地,也好置办下家业。”冷碧可不是来闹事占便宜的。
县太爷一听不是来找他要回原来的地,就放心了。这紫陵县遭灾最严重的就是县城和周边乡镇,基本上都是死绝了的。土地早就划归国有,要是现在突然冒出一个人拿着地契,还真不好办,既然是要买,那就没问题了。
县太爷初做官,还不是那等官场老油子,收了冷碧一根十年份的人参,就把冷碧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把手下的皂吏差役指使得团团转。冷碧请的大管家,也是会做人的,每位办差的公家人,都是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个铜板的谢礼,说话做事也处处透着尊重,让这些人办事更用心了。
因为朝廷有令,山西遭灾,免各项税、役五年,所以冷碧拿着钱,一口气就买了300亩地,还是连成一片的好地,可以说现在紫陵县境内有本事买这么多地的就他一个人了。冷碧还趁机买了两座山,大量入手不动产,在这个时节最合适不过,朝廷也没有限购令,正好便宜了冷碧。
冷碧一行人先包下了一家客栈,在客栈里歇息,有派人休整老宅,前后不过一个月,宅子的前院中轴线上就休整好了,其他地方可以慢慢来,冷碧就择了个好日子搬进去,还给县太爷送了礼。这位县太爷有本事,紫陵县原本的三班七房都死绝了,这些人都是他自带的,也算得上强势。
请公门的人吃过酒,冷碧也就正式住进来了,在东面起了祠堂,供奉的是他顶替身份的父母族人。原身的宗族观念是非常矛盾的,他希望有个儿子能传宗接代,已经期待得魔障了,可是他对父母的香火又不重视,在原身的一辈子中,从来没有祭祖和给祖宗上香的存在。也是,好不容易逃到京中,户籍万幸落成了平民,可还是娶了身在奴籍的女子为妻,甚至事事以奴籍岳父岳母为首,可不是追本溯源的人。
想来,原身避讳在意冷碧现在祭拜的不是他身体血脉的亲人、祖先。
房屋休整好,冷碧又陆续外出几趟,采买了一些壮年男子回来充当护卫,大灾过后的治安,他可不敢信任。
大半年过去了,紫陵县陆陆续续的也就繁华起来了,朝廷下令迁徙的人慢慢从四面八方赶来,可是能紫陵县称得上大户的,也就冷碧一家了。
三年后,冷碧通过了县试、府试、院试,成了一名光荣的秀才,名下有五十亩地可以享受免税的待遇了。当然,最近五年,整个山西都免税,这个好处暂时看不出来。但是冷碧可以免除徭役了,等他十五成丁之后,徭役不会再找上他了,现在他拜见县令,也无需下跪了。
冷碧是灾区考生,名次还靠前,通过一番励志的宣传,冷碧显然已经成了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典范,加之年纪小,受到了十分欢迎。
冷碧本来名次入了贡生,是要入京城国子监读书的。冷碧这三年又陆续添置了很多田产,整个紫陵县的好地、几座山,基本上都是他的产业,几乎满县的平民都是他家的佃户,这样大的家业,一个秀才,显然是守不住的。
现在和以往有不一样了,以前紫陵县荒芜,没有大户肯来,现在富贵人家也慢慢多起来了。
朝廷的免税政策还有两年,两年已过,光是名下的土地交税,就能让冷碧白干两个月。没办法,冷碧入了熟悉又陌生了国子监。
他曾经在高台上,接受国子监的学生跪拜;也曾作为客邀名士,到国子监讲学授道,还没有作为学生,来过国子监呢。
和他一起来的还有怀庆府的几位贡生,大家都是灾区来的,经历大致相同,也比较有共同话题。
冷碧学问是不缺的,来国子监主要是结交人脉。所以在国子监的两年,大家都知道从山西来的冷碧,虽然年纪小,但学问扎实,最重要的是交友广阔,三教九流、豪门大族他都能说得上话。
道国子监一年后,冷碧考上了举人,是他们怀庆府来的几个人里唯一一个考上举人的,毕竟以前成绩再好,经过了大灾大难,总要损失些。
冷碧写信给肖玉川县令报喜,肖县令可谓他的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