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校址
太极宫建于隋初,在隋朝时叫做大兴宫。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正式更名为太极宫,作为唐朝初期京师的正宫,故又称京大内。
太极宫位于长安城中央的最北部,乃是初唐政事活动的中心,唐高祖、唐太宗在这里君临天下,成就了一代圣制。
“贞观之治”政令皆由此地发出,贞观君臣论政的许多著名故事也都发生在这里。高宗龙朔以后,政事活动中心东移大明宫,然中宗、睿宗、玄宗、僖宗仍有部分时间在西内(太极宫称西内,大明宫称东内)听政,因此,直到唐末,作为长安三大宫殿之一的太极宫,依旧是唐代重要的政治中心。
殿中之人集体沉默片刻后才由李保开口道:“皇兄,此事不妥。”
“六弟,如何不妥?”
李保小心翼翼道:“皇兄,于公,太极宫乃我朝政务活动之地,倘若开办军校,人多声杂,岂不是会乱了其中之序。于私,太极宫又是我李家皇宫之一,让外人进驻,实为对李家先人不敬也。”
平心而论,李保的措辞算是相当委婉。将自己家的祖业改建为学校,对于常人来说当然可行,但对于皇室来说,却让他无法接受。
“六弟,朕不认同你的观点。将军校办在太极宫,难道这座宫殿就不姓李了吗?我朝初期,太宗帝就曾下令,在太极宫之玄武门置左右屯营,以诸卫将军领之,其兵名之飞骑,后经不断扩充,从百骑、千骑到万骑。朕把学校建在宫内,和太宗帝之屯兵行为不是一样吗?”
“皇兄。虽然大明宫已经成为我朝之正宫,但每遇登基或殡葬告祭等大礼时,仍然会在太极宫的正殿太极殿进行,它在长安三内诸殿中地位最尊。况且,在太极殿的东侧设有门下内省、宏文馆、史馆,西侧设有中书内省、舍人院等,乃是宰相和大臣们办公的处所,将学校建于其中,怎么着都会有影响啊。 ”李保颇为固执,坚持道:“皇兄曾经言及,人无完人,即便是太宗大帝,其所作所为也有不当之处,还望皇兄三思。”
“这个可以克服。”海无影想了想道:“太极宫宫内的布局非常讲究,是严格按照宫室建筑之原则来修建的。宫内主体建筑采用‘前朝后寝’的原则,以朱明门、肃章门、虔化门等宫院墙门为界,把宫内划分为‘前朝’和‘内廷’前后两个部分。目前,内廷的作用暂且不大,朕之后宫人数稀少,再加上朕之两子建王李震,益王李升相继离世,所以,太极宫之内廷基本上处于空置状态。不过,李保你之所言也有一定道理,朕看这样,将后廷独立,另开门洞道路,和前朝完全隔开,而且,朕是以暂时借给军校作为校址的方式,待日后朝廷有钱时,再觅他址,重新为军校兴土木。”
听到海无影所言暂借,李保也就退而求其次:“皇兄圣明。”
海无影知道,这是观念的差异。
大唐姓李,但在海无影看来,大唐更应该姓“中华”。
而封建社会和民主社会的最大区别也就在此。
在我国绵延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其发展趋势并非呈缓慢上升,而是呈忽上忽下的抛物线状,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封建君主的独裁专政,汉姓刘,唐姓李,宋姓赵,如果明君在世,则社会飞速发展,倘若遇到昏君执政,则一溃千里。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唐玄宗执政时期。
把社会的发展寄托在个人的身上,终究是要走向衰败的。
海无影清楚,和古代的帝王相比,哪怕是所谓的明君,在意识领域,都要远远弱于自己。但是,一旦自己身故以后,那这个社会很有可能又将回到从前,那么,什么崖山海难,清军入关,乃至八国联军犯我中华等等灾难都不可避免地会重新上演。
因此,海无影希望能够打破现有的封建秩序,逐步向民主化社会过渡。
要达成此目标,首先就要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超前意识的社会高层。
思想意识和夺取政权不同,是不能走下层路线的。
重生不久,海无影便成立了中兴社,这个“中兴”之最终含义,其实就是要中兴中华民族,而非简单地中兴大唐。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有中兴时期,但都是昙花一现,不能长治。
改革,最难的就是改变人的思想意识,即便是较为开通的吉王李保,也很难理解海无影和他屡屡提及的大中华思想。
这一点,也是海无影最为困惑的。
袁袭见李保不再反对,随即道:“皇上,朝会后微臣便前去太极宫实地考察。”
“嗯,袁爱卿,你和孔纬孔爱卿、李溪李爱卿以及石野猪三人一同前往。朕不仅要建立军事学校,还要建立一所综合性的大学,为我朝培养各类人才。”
“是,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