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成绩
六月五日,文德元年武举科考的最后一项测试--策论科结束。六日中午,几百名考生的成绩全部统计完毕。下午未时末,一份完整的成绩单放在了武德殿御书房的桌子上,其中另有厚厚的一大堆考卷,这是应海无影的要求,兵部特意将所有考生的策论答卷交给了海无影,这些答卷上面有着兵部的评语,但却没有成绩。
在海无影的思维中,统帅自是比猛将更为重要,战争并不是一对一的单挑,而是群体之间的争斗。因此,海无影要亲自为考生的策论试卷评分,希望能够从中发现一些优秀的军事人才,即便没有帅才,军师也行。
至于武力,海无影并非不重视,而是陈抟已经将考生中武艺高强者向海无影做了汇报,在前几天的弓马测试中,陈抟曾经乔装进入军营,以他的修为,自然可以轻易看出这些考生的武技高低。
若单论武艺,有两人被陈抟评为优秀,两人被评为尚可,这四人也是本次测试中被陈抟看好的四人。
第一位名叫杜晏球,是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年,洛阳人氏,按照陈抟的说法,此人弓马娴熟,箭法入神,乃是本次考生中武技最为突出者。虽然不及王彦章等当世猛将,但其年龄尚小,天分极高,日后必成大器。还有一位就是海无影的小舅子郭云昭了,和杜晏球相比,郭云昭要大上三岁,因而在力量测试的成绩上要好过杜晏球。
另外两人分别叫做韩桐、张建林,这两人武功虽然不弱,但比起杜、郭二人却是略逊一筹,加上都已成年,是以陈抟给出的评价是尚可。
海无影首先看了看弓马综合成绩表,只见表上位列前四的果然是这四人,郭、杜、韩、张、
“杜晏球、晏球,这个名字好像在哪听过。”海无影自言自语道。
想了一会,海无影还是没有想到,也就不管了,拿起考生们的策论试卷看了起来。
数百名考生中只有不到五十人完成了策论答卷,其中又有十多人的答卷内容文不对题,被兵部评议为极差。
海无影随意看了看这些考卷,确乎令人哭笑不得,也就将其放在了一边,将兵部挑选出来的三十五张试卷放在眼前,仔细地看了起来。
此次武举策论的题目是由海无影所定,题意非常简单,以历史上某此战役为例,试说明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三十五份答卷中,第四份答卷让海无影颇为称道,这是一位名叫侯松的考生所做之论。在他的策论文章中,侯松例举了古代十场著名的战役,从西周灭商的牧野之战一直到中唐时期的睢阳保卫战,并就每次战役的得失做了详细的分析,其最后的总结词让海无影觉得十分熟悉,和后世的作品相似。
侯松在其文章的最后写到,除了上述的种种原由外,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归根到底有三条,第一是人,第二是人,第三还是人。
看完这张试卷后,海无影往靠背上一靠,忍不住笑道:“这侯松倒是颇有意思,只是此人的弓马考试成绩好像连前五十名都没进去。狗子。”
“皇上,小的在。”
“看看这名叫做侯松的考生,其弓马综合成绩排在第几?”
张浪狗迅速地翻看了一下成绩册,汇报道:“皇上,排在倒数第一位。”
“什么?倒数第一?”海无影感觉到侯松的武力不高,却没有想到竟然会是倒数第一,当即从张浪狗手中抢过成绩册看了起来。
“不错,还真是倒数第一。”海无影叹了口气道:“百无一用是书生,呵呵,这侯松手不能举,肩不能抗,除了马术尚可外,其余成绩尽是倒数,狗子,辛苦一趟,去兵部将侯松,还有杜晏球的档案调来。”
“是,皇上。”
其余的答卷基本上都是中规中矩,从交战双方的数量、士气、武器装备、战略战术、临阵指挥等方面诠释了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
郭云昭、杜晏球、韩桐等人也在这三十五人之列。
“这几人倒是文武双全,只是不知他们能不能担当统兵大帅,就像当年的郭子仪一般。”全部看完后,海无影暗道。
此时,夜色已深,整个大明宫完全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数月来,这座历史上最具规模的皇宫的整修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由于国库空虚,也仅仅是做了最基本的维护,就连几座被毁坏的主要宫殿都没有重建。
黎明前的黑暗,这段时间会有多长吗?
海无影站在窗口,默默地向外看去。
不一会,张浪狗回到了御书房。
“皇上,杜晏球、侯松的档案已经取回。”
“好,狗子,你去给朕弄点吃的来。”
“是,皇上。”
张浪狗走后,海无影打开了两人的资料。
这时代的档案远比后世简单,没多久,海无影便看完了两份档案。
侯松,平遥人,父辈务农为生,二十岁,自小苦读兵书,以兴汉之子房为榜样,因其幼时患病,未得及时医治,是以体弱致无法从军,并一直闲居在家。十五岁中秀才,后因战乱之故没有继续应试,此人乃平遥一带最年轻的秀才之一,被当地人称作神童。因本次武举增设策论科,游学在京的侯松方得应试。侯松兄弟二人,其弟侯益仅三岁。。。。。。
“侯益?这人我知道。”看到这里时,海无影再次自言自语道。
侯益,唐末名将之一。
唐末昭宗光化间(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