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定秦曲>第491章 不同的荆轲刺秦王(上)

第491章不同的荆轲刺秦王(上)高渐离化名高离在大朝会上进行行刺,虽然没有对始皇帝造成伤害,但是却依旧是让始皇帝龙颜大怒,并且在这一年的大朝会之后,正式将扶苏贬斥为北疆军团的监军职位。

这么一个情况,张嘉师反倒是觉得扶苏一点都不冤枉,毕竟对于这么一个事情的发展而言,扶苏虽然也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若非是扶苏收留了这个高渐离,恐怕就算是日后高渐离依旧会采取其他方式进行相似的刺杀行动,但是这个情况跟扶苏已经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张嘉师更加在意的是荆轲刺杀当时还是秦王政的始皇帝嬴政的情况。

毕竟在史书当中有着这方面比较详细的描述: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沈,可与谋。”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出见田先生,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这一段记录,说的是当其时在樊於期逃亡燕国之后,太子丹太傅鞠武因为秦国势力日渐强盛,而向太子丹引荐作为隐士的田光,询问能够一举挽回颓势的办法。

太子逢迎,却行为异,跪而蔽席。田光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己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人,非节侠也。”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田光向太子丹献策,以荆轲作为图谋强秦的人选。但是在后面的内容可以看到,太子丹是一个相当多疑的人,虽然此计策出于田光之手,但是太子丹依旧是猜忌田光,担心田光会将一些事情泄露出去,导致谋划失败。

由此可见,太子丹并不是人主之姿的人,因为对方连疑人勿用,用人勿疑的道理都没有体会,由此可见,太子丹虽然在史记当中有着部分正面的描述,但是太史公司马迁通过自己笔下的描述,隐晦的点明了自己对太子丹的不屑。

而荆轲当其时的反应也很奇妙,而张嘉师本来想询问盖聂关于他对荆轲的感觉,但是却被白起阻止了。白起认为盖聂不会对荆轲有太多的这方面的评价。

张嘉师在这么一个时候,只能够继续细想关于荆轲在《史记》当中的相应描述。

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漆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纵,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住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这一部分内容,在某个意义上说明了太子丹的虚伪,这让张嘉师想起了刘备这个人,但是太子丹明显也清楚有求于人自然得放低自己的姿态。


状态提示:第491章 不同的荆轲刺秦王(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