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夜墓之谜>第015章 家族诅咒

李通是先从他的祖父李印国,也就是那个黑尸说起的。

李印国1905年生于河北,那时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国列强的疯狂割据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李印国在这样混乱的时代背景下长大,从小颠沛流离,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所以他从小就立志要报效祖国。

直到李印国30多岁时,1937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他一看时机到了,便一腔热血参加了中国共产党。8年的枪林弹雨走过来,他身上负伤无数,立过几十次战功,实实在在是个优秀的共产动员,人民的英雄。

新中国成立后,李印国才有时间成婚,而后中年得子,逐渐淡出了在部队的光辉岁月,默默离开,走之前没向政府提任何要求。为了养家糊口,他跟随同乡来到了吉林干体力活挣钱,凭借在部队多年锻炼出的品质,广交人脉,努力几年就混出了个矿长。

男人一有钱就会变坏,李印国原本多么好的一个汉子,无奈还是禁不住金钱女色的诱惑,过起了灯红酒绿的腐化生活。发达了,老婆孩子却仍然放在河北老家,他只身在外,耐不住寂寞养起了个小老婆。时间一久,原配老婆察觉出了异样,在一次突访吉林中当场把李印国和他小老婆捉奸在床。那时的妇女何其要强,何其刚烈,二话没说遂与李印国断绝关系,摔门抹泪而去。

也算是上天有眼,没多久李印国的矿场就倒闭了,财尽人走,他那小老婆是个势利眼,卷了李印国最后一点钱财跑了。晚年的他不见年轻时的无限风光,落魄地干起了矿工,1983年在一次矿难中不幸闷死在了井下。

李印国的尸体正好被埋在长白山矿脉风水穴正位上,时间一久,发生了尸变。以往凡是尸变,都是年代久远的古尸尸变,现代人的尸体在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发生尸变实属罕见。李印国尸变后尽吸周围矿石精气,皮硬如铁,变成了黑尸,就是下面说到的竁尸。后来由于八号井在附近开采煤矿,白山矿脉的风水格局被改变,竁尸“冬眠”苏醒,在地下掘土刨地而动。

李印国的原配夫人虽然早就已经和他断绝了关系,但是仍旧嘱咐儿子李传荣他爹是那忘恩负义的李印国,需要说明的是,李印国还算有良知,在最穷困的时候也没忘记往家寄钱,抚养儿子。李传荣渐渐长大,父亲去世时他第一时间收到了噩耗,马上动身从河北来到吉林。毕竟父子一场,甭管父亲生前多么忘恩负义,百善孝为先,好歹给父亲收尸葬了,尽下儿子的本分。

但是尸体深埋地下矿脉中,找到谈何容易,李传荣几经努力也没能找到父亲李印国的尸体,无奈之下,只好到父亲的住所取了他的日常用品及衣物,在李印国原来出事的矿井附近立了个衣冠冢。

李传荣在1983年来吉林时儿子李通已经三岁了,在外地不是长法,没呆多久李传荣便回到了河北老家。后来有一天他做了个奇怪的梦,在梦中看到父亲李印国穿着大黑寿衣,双手和双脚均被沉重的镣铐锁住,张着血盆大口,疯狗一样的往前扑,显得极为抓狂。

李传荣以为父亲有事托梦,第二天去找了当地有名的解梦大师周公灵解梦。不料周公灵听了李传荣详尽的描述后,断定为凶梦,神情肃然地说他老父亲虽然已经死了,但却依然在危害人间。别看这解梦大师取名周公灵,并不是空有名字,他的解梦功夫不是盖的,当真是周公显灵,当时甚至连中央的大官都慕名来到河北请教。周公灵接着对李传荣说,李印国的尸体在长白山矿脉特殊的风水氛围下发生尸变,在地下掘地打洞而行,全身似铁,能喷尸雾迷人心智,为害人间,这种尸变情况下的恶尸称为“竁尸(竁,掘地为墓穴的意思)”竁尸的出现不但不会荫福后代子孙,相反,它会使本族人全都因遭受诅咒而灭绝。原来周公灵不但会解梦,还懂得不少风水秘术,真乃奇人。

李传荣深信不疑,忙问周公灵他应该怎么做才能解除诅咒。周公灵告诫他必须马上毁掉衣冠冢,以免引出竁尸,危害人间。顺便要了李印国的生辰八字,掐指一算,告诫他逾时四十六日不毁衣冠冢,这方法便不再奏效。

李传荣千恩万谢过周公灵,马上回家准备了行李,翌日便赶赴吉林,在山林中顺利找到了李印国的衣冠冢。然而出于孝道和对周公灵“毁掉衣冠冢”的误解,李传荣并没有完全听从,只是挖了个很深的坑将衣冠冢移至地下,他以为这样就算完全毁了衣冠冢,却不晓得,这只是地上与地下的区别而已。

听李通说道这里,我总算明白,原来那天在鬼树林子果然是遇见竁尸出来害人,我不知不觉中了尸雾,产生了羊肠小道消失及周围一圈全是墓碑和竁尸的幻觉。由于矿工下井后浑身上下都是煤尘,加上尸体在矿脉中的位置,竁尸全身上下皮肤都和周围的煤层黏在一起,五官渐平,只剩下一张嘴能开合,没了眼睛,靠捕捉活人的阳气定位。

李通接着说,直到后来有人遇见黑尸丧命,丧命者身上全是黑牙印子,别人不知道,还以为是豺狼虎豹等野兽所为,只有李传荣知道是他父亲变的竁尸所害。但是后悔也晚了,已经错过了毁掉衣冠冢的良机,只能留在吉林寻找竁尸伺机灭掉它,以解除家族诅咒。因为即使毁掉衣冠冢也仅仅是个权宜之计,只能阻止竁尸出来害人,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周公灵考虑到这点


状态提示:第015章 家族诅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