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醉卧江山>第七百零八章 借道

萧德妃如何都想不到,苏牧竟然会领兵北上,如今大焱三面受敌,若发动大战,对于大焱无疑雪上加霜。

她不是刘延庆或者王禀,她对苏牧有着足够的了解,她知道苏牧绝不可能无的放矢,更不可能自寻死路,但她又不能对苏牧放松警惕。

收到军报之后,萧德妃第一时间召集了将领,将整个后辽所有的兵力都集中起来,虽然后辽经过了一年的喘息,加上极大扩张了斡鲁朵的规模,想要对抗苏牧的六万精兵,仍旧有些勉强。

想要主动出击是不太可能,但如果想要拒收上京,以如今后辽差不多二十万的兵力,还是能够做到的。

后辽二十万的兵力,面对苏牧的六万大军,竟然只能选择被动防守,若放在往常,这简直就是个笑话,而且还是在大焱四面受敌的情况下,更是让人笑掉大牙。

可如今后辽不再是那个天下雄主,不再是疆域最大,人口最多,威望最高的那个大辽帝国,他们只能龟缩在上京城内,便是乌古烈敌等部族,都在蠢蠢欲动。

而且这二十万人已经是后辽最后的家底,还是东拼西凑出来的,苏牧的北伐军却缔造了不败的神话,甚至在对抗女真人的战争之中都没有失利,他们的风头正劲,此时的大焱军队无论是军心士气还是战斗力,都是最巅峰的时刻。

综合种种考量,相信不管是萧德妃,还是后辽朝廷之中的任何一人,只要不是昏了头,怕是都不会选择对苏牧的大军选择主动出击。

非但如此,他们还主动将防线一再收缩,便是斥候也不敢放出去太远。

或许很多人会嘲笑萧德妃是妇人之仁,讥讽她终究是个女流,在苏牧没有发怒之前,愚蠢地撕毁盟约,如今招惹了苏牧,使得苏牧挥师报复了,又吓得魂不附体,只能采取龟缩战术。

但事实却是,萧德妃所有的决定,都基于保存后辽实力的出发点上,如今做出这样的决策,也同样是基于这点考虑。

从这一层面来说,她比耶律淳以及朝堂上那些契丹领主,都要关心辽国的存亡和延续,她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军事决策,也就不足为怪了。

或许也有人会这样认为,萧德妃作为一个女人,即便耶律淳再如何昏庸,也不至于让她一个女流来掌权,甚至还是指挥军队作战。

有这种想法的人实在是太不了解契丹这个种族,更不了解契丹女人有多么的强大,在契丹短短的一百多年历史上,萧德妃绝不是第一个领兵作战的契丹女人。

甚至于只有短短几十年立国历史的西夏,也同样有女人领兵出站的先例,而且这些女人无一不是国母这等层次的人物。

在这一点上,契丹和党项的女人,确实要比大焱要强。

当然了,后世也有关于大焱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这样的演义出现,但这些也都仅仅只是演义,杨门女将之中的佘太君之流,在大焱历史上,确实能够找到原型的出处,那应该是真宗朝的折家军。

总而言之,对于萧德妃的领兵,契丹领主们或许心有不甘,但谁乐意当这个出头鸟?

在这场让人意外的战争之中,只要契丹这边稍有不慎,就会面临国破族亡的下场,谁愿意主动去承担这个历史的骂名?

虽然耶律淳昏庸无能,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花架子,许多领主甚至重臣都想过要取而代之,但萧德妃绝对不是无能之人,也正是因为有萧德妃支撑着,后辽才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一直稳定到了现在。

在短暂的和平时期,他们都没有对萧德妃采取行动,都没有篡夺帝位,如今兵临城下,他们就更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动政变,这样无异于给苏牧制造机会,让苏牧的大军轻松将后辽击破。

苏牧带领着六万大军,直接来到了上京的城下,却再度做出了让人惊讶的事情。

这日天色阴沉,闷热地让人发狂,上京城内早已准备就绪,他们沿用了苏牧当初防御上京的战术,将防线向城外扩张了五里。

这五里之地就像上京的防御带,大量的民夫和上京城的杂役全部出城,建造了大量的防御工事,甚至还有从大焱西北借鉴的砦堡等等,甚至连苏牧曾经对女真人用过的地雷,都照搬了过来。

这等程度的防御力量,也不难让人联想出来,萧德妃并非只想着防守,她这是在做着后续准备,只要苏牧的攻击失利,她极有可能进行反攻!

守将们已经做好了死守的准备,然而大焱的军队却并没有发动,林立的旗帜,雄壮的大军,让人压抑到极点的气氛,便如同汉人的文士常说的,黑云压城城欲摧那种感觉。

可就在双方秣马厉兵,一触即发的形势之下,大焱那边却遣送过来一个使者!

那是一员猛将,由于大焱方面早先曾经有使节团过来,双方还曾经发生过一些无伤大雅的小冲突,正是凭借着大焱护军的强硬,后辽才没有在气势上占得便宜,所以守将们都认得这员战将。

韩世忠并没有打白旗,他穿着自己的战甲,背后是迎风猎猎的角旗,在风沙之中穿越了辽人的重重防线,来到了上京城下。

没有人试图阻拦他,因为韩世忠代表的是大焱的主帅苏牧,而他此行的目的,是要见萧德妃!

由此可以看出,大焱方面仍旧没有将双方的路彻底堵死,或许他们还想着要劝服后辽,还想着要将两国的盟约给续上,最起码他们没有不宣而战,这就意味着双方之间还


状态提示:第七百零八章 借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