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重生的红小鬼>六三一章 明确能做的
回国。

这都是清华庚子赔款的退款付费的,大概是5年,所以总是要用满,学够各种本领。

陈圣涯和强邻手里都有这个留学欧美的通信录,民国时期清华校长周怡春周寄梅,他在前几年就编写了清华放洋同学录,上面有:

何浩若,字孟吾,清华学校学生,1919年放洋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拿了文学士,又到威斯康星大学拿了经济学博士。然后到美国诺维奇军事学院学了骑兵。任黄埔四期教官。

那时候何浩若还没有下到部队去,后来被黄埔教育长方鼎英方伯雄拉到部队。因为黄埔留守的部队,整个改编为一个军46军。就是井冈山陈浩团想投奔的部队,不知道这事情的真假,毛大人始终没有出示证据。

这时期,留学生们甚至有美国各学校各自的留美同学俱乐部,比如哈佛大学俱乐部。在国民政府里面的哈佛学生,越来越多了,有超过美国政府哈佛生的趋势。这两年是留学生回国的高峰。

但庚子赔款的学生占的比例原来越小了,民间的,地方的后期留学也很多,稀释了这个比例。地主和资本家们的钱啊!最后都是来自工人和农民。

当然学生不一定是地主和资本家子弟。民间和教会赞助的大多是公认的好学生。这里也有大学和中学校长们的拉赞助的功劳。

学生们的成就,往往显示了赞助者的功德,当然也是校长的成就之一。民国时候也看升学率,出国留学生比例。

社会尊师重教,学生感恩戴德,中国的老传统。

何浩若现在也看到这封强邻的电报。

但他不以为然,说到:“要我们准备小学师资?这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不仅仅是有小学教师。”

陈圣涯说:“北方的教材,主要是让学生们相信自己的自由感觉,与你们清华的教育是一体的。不是告诉学生哪个观点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南方这些讲究德行的学校,都要研究!自己明白了,才能满足人家的教材。”

何浩若说:“这个难道不容易看么?我认为我们红军的老师可以表达自己观点。”

陈圣涯说:“但是孩子们没有什么知识,他以为你告诉他们的是真理。”

何浩若说:“我们小时候也是这种教育。但是现在也都改正过来了。”

陈圣涯看看何浩若说:“改过来了么?我看不一定。”

这样何浩若很是不爽,他自己是哲学博士,还是北京学生参加五四运动的清华学生代表,难道这个问题看不透么?

但是陈圣涯也有在黄埔任教官的资历,跟着张治中一起去的,民十二,三期队官。比何浩若的黄埔四期教官资格还要老些。

何浩若商量地道:“小学生教材中的自由问题,我会跟文训官们讲清楚。我倒是要看看有多少人不清楚。”

陈圣涯没有说话,让他自己去查查看。

估计强令庸的教师不够了。不给工钱,来的就少。强邻总算想到了红军的文训官,还有参谋们都可以帮助开办小学。

但何浩若给文训官们培训北方小学教材的时候,确实遇到了麻烦。

因为大家理解不了为什么不告诉小学生正确的路径,也就是德的问题。现在的学校不都是“德育”么,达德学校,明德学校,新民学校,不都是素质养成么?虽然很多革命者都是从这些学校出来的,但毕竟是少数。

何浩若说:“我也是与大家一样的教育。但是我在清华学校和留学的学习,主要是强调个体的行为要合法而已。也就是说,你可以试探你的感觉,不是必须做一个完人。你有犯错误的权利,但是要注意承担责任?”

文训官们问到:“为什么不能直接告诉他们德行的重要性?”

何浩若想了想说:“很难说清楚这个问题。你们告诉他德行很重要,他就会按照这个做。不按照这个做的人,就会觉得自己不是个东西。慢慢就丧失了思考的**性,觉得自卑,说假话等等。”

文训官说:“那也不一定。说假话,与德行的培养,还不是必然的联系。”

[,!]


状态提示:六三一章 明确能做的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