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李顺起义被镇压下去,很多人都加官进爵,得到了赏赐,赵昌言却被罢免了参知政事,改任户部侍郎,堂堂一个宰相就这样被贬到了地方,出知凤翔府。 ”

刘娥静静地听着,寇珠过来给她斟了一盏茶,她端起来,轻轻地啜了一口,目光淡淡地看着秀儿,等待着她继续说下去。

秀儿又继续说道:“王小波、李顺起义,本来是赵昌言力主镇压,到头来却无端被贬,他咽不下这口气,觉得自己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本以为自己带兵入蜀,可以一展抱负,建功立业,青史留名,没想到却莫名其妙地从宰相之位上跌下来,他感到很失落,也很不甘心,就派人打听,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一个结局。”

“‘赵昌言鼻梁不直,貌有反相,不宜手握重兵入蜀’,这不是茂贞说的么?大家都知道啊!”刘娥不以为然地看着她,觉得她说这些并没有多大的价值,纯粹是在浪费时间。

秀儿又说道:“茂贞只是一个和尚,即使赵昌言被贬出京城,他也得不到什么好处,这里还有一个人,对这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刘娥惊奇地看着她,问道:“还有一个人?……是谁?”

秀儿见她感兴趣了,便又笑道:“当然谁最得利就是谁了……李神福说是寇准在背后中伤了赵昌言,寇准表面上和赵昌言很好,但是心里却很嫉妒他,终于逮到机会狠狠地捅了他一刀子,暗地里告密,赵昌言素有重名,又没有儿子,不可征蜀,怕授以利柄会促其反心。先皇本来就多疑,因为茂贞的话已经犹豫了,看完寇准的奏章以后更是大惊失色,越发相信赵昌言会谋反,对身旁的李神福说了这件事,并感叹朝廷无忠臣,只有寇准忧国忧民,跟他告密,李神福心里不服,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王旦。”

李神福可是先皇最喜欢的内侍,天天都跟在先皇身边,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他去。

刘娥点头道:“是了,那一年发生的大事特别多,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先皇罢免了赵昌言的参知政事,接着就任命寇准为参知政事,那是他第一次当宰相。”

秀儿又掩嘴一笑,问道:“寇准为了当官,可真是不择手段……娘娘知道那一年,他为了当上这个参知政事,做了一件十分荒唐又疯狂的事儿么?”

刘娥微微一笑,并不作答。

秀儿又继续说道:“寇准那一年已经三十多岁了,可是先皇觉得他还是不够成熟稳重,就不太想让他当参知政事,他听说以后心里就着急了,为了让自己看上去老成一些,他就猛吃地黄和芦菔,结果他的头发和胡子很快就变成了白色,先皇一看,几日不见,寇准怎么苍老了这么多,看起来比以前更成熟了,于是就让他当了参知政事。”

“怪不得呢,我当时就怀疑,哪有人三十几岁就衰老的那么快呢?原来是吃了药!为了当官,他可真是舍得下血本,也不怕糟蹋坏了自己的身子。”

刘娥忍俊不禁,轻轻地摇了摇头,继而又说道:“这样的事儿他应该很怕人啊,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秀儿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他经常把自己喜欢的歌伎卖给富人,对下人也不是很好,纸包不住火,有心的人只要想打听,并不难知道他的事情。”

“好了,我身子也乏了,你就长话短说吧。”刘娥一副慵懒的样子,好像对她所说的事已经失去了兴趣。

秀儿便又说道:“赵昌言被寇准诬陷,痛恨自己交友不慎,临死之前还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夫人气不过,就发誓一定要为他报仇。”

刘娥心里一惊,盯着她问道:“报仇?”

秀儿道:“是!寇准专恣弄权,已是世所公认,他又结党营私,事事效仿皇上,而且连龙袍都已经穿了,皇上不杀他,他不会说是皇上仁慈大度,只会说自己英雄无敌,皇帝不敢动他,如果让他得志,他必定会恣横失众,身败名裂,成为第二个王莽……夫人认为,让他身败名裂比让他死更解恨,可是相公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并不同意夫人报复寇准,寇准每次在朝中打击他的时候,他也总是一笑而过,并不当一回事,夫人知道了以后就很生气,为了寇准,他们两个人没少吵架。”

“吵架?”刘娥奇怪地看着她,笑道:“他可是出了名的闷葫芦,竟然也会吵架?”

秀儿说道:“不会!经常是夫人一个人在说话,他只是坐在那里默默地听,实在烦了就会走到院子里去,抬起头来看着天空,不言不语,也不生气。夫人自己说话,越说越觉得没有意思,说累了也就不说了。”

刘娥一笑,说道:“好了,这件事情我已经知道了,还有没有其他发现?”

秀儿摇了摇头。

刘娥又看了缃儿一眼,缃儿也摇了摇头。

“好了,你们先回去吧,如果有什么发现,随时来告诉我。”刘娥说完,对寇珠笑道:“赏。”

———————————————————————————————————————

厮刚刚稳定下来,就立即来向大宋贡马,主要是想表达自己的赔罪乞和之意,赵恒知道三都谷之战其实与他没有多大关系,纯粹是李立遵贪心不足想做赞普,才发生的这场战争,厮也是身不由己,因此便下诏宽恕其罪,仍然付给他马钱。

赵恒在承明殿宴请厮,刘娥也盛装出席。见厮长眉入鬓,目如朗星,宝


状态提示:第495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