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娥说道:“人才的选拔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你提出来用策论取士,为我大宋选出了很多真正的人才,既然你如此喜欢庐州,吾当满足你这个条件,你就再去知守庐州吧。”

“臣多谢皇太后!”刘筠离开座位,赶紧给刘娥叩头谢恩。

刘娥又叮嘱道:“到了地方,若发现有德才兼备之人,要及时向朝廷举荐。”

“臣遵旨!”刘筠刚说完,又说道:“臣现在就想向太后举荐一个人。”

刘娥忍不住问道:“哦?你想要举荐谁?”

刘筠说道:“臣想要举荐的人是包令仪之子。”

刘娥说道:“包令仪?吾知道他,他曾经做过惠安知县,后来又任虞部员外郎,掌管冶炼、茶、盐的生产,还做过应天府留守,现在致仕在家。据吾所知,他有三个儿子,但不知你想要举荐哪一个?”

刘筠说道:“他的长子包播已经在朝为官,次子包振不喜欢读书,臣想要举荐的是他的三子包拯。”

包拯去年考中进士,虽然长得白白净净,一表人才,但是因为名次不在前几名,刘娥只对状元榜眼几个人比较有印象,对十名以外的人印象基本上都不是很深刻,有的甚至都没有看清楚模样。

刘娥问道:“既然要举荐他,那你说一说,他可有什么特别之处?”

刘筠说道:“包拯自幼聪颖异常,才华横溢,去年刚刚考中了甲科进士,但是却因为赡养父母而辞了官职。”

刘娥说道:“你这样一说,吾想起来了。甲科进士三十名,前五名授监丞,通判州;以下二十五名授大理评事、知县。包拯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建昌知县。但是他因为父母年迈,上书请求朝廷给他分配一个离家近一点的地方,吾觉得他孝心可嘉,就让他去和州监管税收,可是他竟然又上书辞去官职了。”

刘筠说道:“这正是臣想要说的,包拯至孝,是个罕见的孝子,他的父母舍不得离开老家,他就连和州的官也辞了。臣喜欢他,是因为他严格自律,非常正直。比如说,曾经有一个富人邀请他和朋友去吃饭,他的朋友想要去,他却告诫朋友说:‘他是个富人,我们异日或守乡郡,今日若妄自与他结交,岂不为他日所累?’终究没有去赴宴。”

“小小年纪,尚未走入仕途就已经如此自律,这样的人才的确难得。”刘娥微微点头,又说道:“吾会留意他的,好了,你退下吧,以后如果有什么困难,尽管上书,吾和皇上都不会不管不顾。”

刘娥的语气非常柔和,平易近人的就像在对一个老朋友说话。

“多谢皇太后!臣告退!”刘筠心中充满感激,急忙向刘娥行礼拜谢,退出承明殿。

赵祯听说刘筠把御赐的书籍里,就亲自为刘筠写了一幅飞白书,上书:真宗圣文秘奉之阁。

刘筠以龙图阁学士出知庐州,他一到庐州,就亲自动手为自己营建冢墓、制作棺材、铭刻碑文,想要把庐州当作自己的长眠之地。

刘筠走了以后,刘娥又下诏让钱惟演以下至御史知杂五十五人举荐殿直以上材武、方略、晓边事者各一员,其未历亲民及两府亲戚、走马承受、合门祗候者,不得举荐。

御史中丞李及去世了,刘娥便又复用晏殊,将他从南京调回京城,命为御史中丞,仍令他排班在翰林学士之上。

唐朝中书令张九龄的九代孙张锡,以张九龄告身及唐明皇批答来献。

赵祯坐在承明殿中,对辅臣们说道:“张九龄是唐朝名相,宜旌其后。”即授试国子四门助教。

王曾说道:“安禄山反状未萌,九龄独先见,请诛杀安禄山,唐明皇却不听。后来安禄山谋反,唐明皇避难蜀中,这才始信他有先见之明,派遣使者致祭于曲江,却已经是后悔莫及。皇上今日录用他的后人,足以劝忠啊!”

时将转员,枢密院说诸军将校中,颇有因循不能禁戢军士者,刘娥便召殿前马步军副指挥使杨崇勋和夏守贇等人,密令他们去考察,具名以闻,别取进止。

又下诏:近制,京朝官三任知县入同判,又三任入知州。自今任内尝有五人同罪奏举者,减一任。并下诏让审官院选官知兴元府及利州。

河北城壁被水摧圮,由此及彼,刘娥便下诏让天下州军器械久不缮完者,遣使臣十七人前往诸州提点修葺。

然后接连三天,刘娥都与赵祯在崇政殿里阅诸军转员。

阎文应突然走到赵祯身边,小声说道:“启禀皇上,您快去宁华殿看看吧,张美人她……”

“张美人怎么了?”赵祯看见阎文应吞吞吐吐的样子,突然就紧张起来,声音也不自觉地就提高了。

阎文应咕哝道:“奴婢不敢说……”

“你快说!她到底怎么了?”赵祯心里突然害怕起来,一把就抓住阎文应的衣襟。

阎文应小心翼翼地说道:“张美人快不行了……”

张柔嘉已经从才人晋封为美人,本以为有赵祯的万千恩宠,只要假以时日,自己必定就可以和刘娥一样成为皇后,可是虽然一样是美人,却是不一样的命,这才病了几日就已经撑不住了,此刻在宁华殿里星眸微闭,奄奄一息。

赵祯只觉得脑袋“嗡”地一下,再也顾不上别的事了,把阎文应用力往外一推,撒腿就往宁华殿中跑。

刘娥看着阎文应问道:“你说什么?张美人不行了?”

阎文应赶紧说道:“回皇太后,刚才宁华殿来人,说张


状态提示:第638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