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向朝廷献《上执政书》,奏请改革吏治,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宂僭、遴选举、敦教育、养将材、实边备、保直臣、斥佞人,使朝廷无过,生灵无怨,以杜奸雄,洋洋洒洒万余言。

王曾看见这份奏章甚为欣赏,惊叹奇伟,亦知道范仲淹乃是晏殊之客。于是,在晏殊推荐人充馆职的时候,王曾就对他说道:“公其实知道范仲淹,为什么要舍弃他而推荐此人呢?公更宜推荐范仲淹啊!”

晏殊笑了笑,欣然顺从。

内侍过来请他们去皇宫赴宴,王曾问道:“皇上这是设的什么宴?”

内侍想了想,答道:“赏花宴。”

王曾奇怪地问道:“赏花宴?”

内侍点了点头,说道:“嗯,是赏花宴!有一个人献了一棵奇花,据说世上罕见,美如仙花。”

“是么?那倒要去看一看!正好我肚子也饿了。”王曾招呼一声,看了晏殊一眼,晏殊心里明白,王曾的意思是好机会来了。

众人欣然放下手头的活计,都跟着王曾出了门,骑上马,往皇宫而去。

他们将马放在皇宫外的马厩里,步行进入皇宫的时候,枢密院里的人也早已经来了。

众人一起进入承明殿,太平瑞圣花已经又从帘幕后面搬了出来,放在承明殿当中。

众人拜见了赵祯和刘娥,赵祯道:“平身,今日有人进贡了一棵奇花,朕甚为喜欢,就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太平瑞圣花’,太后也很喜欢,特意让你们来一同观赏。”

众人站起身来,看着面前的太平瑞圣花,纷纷赞叹着,只有枢密副使姜遵忽然变了脸色。

姜遵乃是从长安升入枢密院,知道当地的民情,便说道:“咸阳富民元守亮每年都往皇宫进贡梨子,皇上和太后给他的赏赐,常常都数倍其直。元守亮族素来豪强,每恃此夸耀乡里,因以淩弱,仗势欺人,请绝其献。”

赵祯惊讶地看着他,说道:“朕只以为百姓种植不易,所以才厚赏他们,却不知元守亮竟然敢恃此横行霸道,那就罢了,从此以后再不准他入宫进贡。”

姜遵道:“皇上圣明!从此咸阳可少一害。”

姜遵曾经得到过王曾的举荐,王曾见他如此,心里感到很欣慰。

王曾借机向刘娥和赵祯推荐范仲淹,便说道:“皇上、太后,臣今天看到了一份奏章,颇为震撼,请皇上和太后过目。”

王曾刚才来皇宫的时候特意带上范仲淹的奏章,说完话之后,双手便将奏章往上一举。

赵祯说道:“呈上来。”

阎文应便将奏章呈给赵祯,赵祯看完点了点头,又把奏章交给刘娥,说道:“大娘娘,您看。”

刘娥接过奏章看起来,看完后说道:“范仲淹是个人才,你想举荐他做什么?”

王曾看了一眼晏殊,晏殊便赶紧说道:“回皇太后,臣想举荐他做秘阁校理。”

既然王曾和晏殊都举荐他,那么范仲淹的人品和能力都有了保证,他若犯错,这两个人也跑不了。

刘娥与赵祯互相对望一眼,彼此交换了一下意见,目光中都满是赞同。

刘娥笑道:“既然有你二人举荐,想是他一定能够胜任,就晋升他为秘阁校理吧。”

王曾和晏殊也互相对望一眼,两个人心里都很高兴。秘阁校理虽然只是一个低级文官,但好歹是馆职。

宋朝设史馆、昭文馆、集贤院,合称三馆,分掌图书、经籍、修史等事,又设秘阁、龙图阁、天章阁,藏图书、经籍及历代御制典籍。这些馆阁设在崇文院内,其官员统称为“馆职”,其高者曰集贤殿修撰、史馆修撰、直龙图阁、直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次曰集贤、秘阁校理。

崇文院是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它兼有培养和储备高级官僚的性质,是高级官僚的养成之所。宰辅重臣多出于馆职,为文臣清贵之选,入选极为不易,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核才能授职,所以一经授职,便是鱼跃龙门,前程似锦。

过了些日子,赵祯便召范仲淹入京,任秘阁校理,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

范仲淹家庭事业双丰收,去年六月,李婉又给他生了第二个儿子范纯仁,范纯仁现在也已经学会说话、走路了,长子范纯祐更是懂事孝顺,竟然能帮助母亲照顾弟弟了。

范仲淹来到京城任职以后,刘娥又下诏审官院,荫补京朝官监当及八年而无私罪者,不以课利增亏与亲民为准,必须要有官德。

―――――――――――――――――――――――――――――――――――――――

林逋在天柱山上住了一段时间,又去了皇家陵园,在皇家陵园附近住了一些日子,打听到的消息是李玉回到了皇宫,他便又从皇家陵园来到京城,在京城找到范仲淹,打听到李玉并没有回皇宫,便又回到了杭州。

林逋回到家中,看到墙上的画没有了,心里忽然咯噔一下,以为家里招贼了,马上走进书房里,看到李玉喜欢的那本《诗经》摆在书桌上,他随手拿起来翻了一下,看到里面夹着一封信,便急忙拿出来打开。

“林叔叔,见字如面。玉儿来看您了,玉儿不知道您去了哪里,在这里等了三天。这些东西都是玉儿平生所积,现在送给您,希望您用它娶一位贤惠的妻子,有个婶婶照顾您,玉儿也就放心了。林叔叔,玉儿当时年纪小,给您造成了困扰,玉儿在这里给您道歉了,对不


状态提示:第640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