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没有关系,”白年华信心满满,“我和张大夫还有曾先生已经斟酌了一个药方,用的都是些温和的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卢女帅的情况,最起码可以保证她的身体状况不会进一步恶化。
“而我,可以骑快马赶过去,一路上歇马不歇人,一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赶过去,只要我到了那里,我便能保证卢女帅能够平安无虞。”
萧凤梧看了看顾倾城,顾倾城说道:“可是这样奔波,我怕对白大夫的身体有影响。”
“不妨事,”白年华笑了,“我确信我的身体状况很好,而且我是大夫,到了实在不能支持的时候,我会停下来休息一下的。”
她既然这样说了,萧凤梧和顾倾城也不好再说什么,白年华又跟他们要了太医院无权处置的几样珍贵药材,便告辞离开了,当天下午便动身离开京城赶奔西南。
与此同时,萧凤梧开始调动对漠北作战的兵马。
如今的漠北已经完完全全是一盘散沙了,耶律琥登位之后几乎把皇族近支屠戮殆尽,西域人来了之后又对朝廷官制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各地但凡手里有一点兵权的都拥兵自立。
这样的后果便是漠北的民家生产陷入了停滞状态,百姓们惶惶不可终日,畜牧业也是一样呈现前所未有的颓势。
许多百姓因为无法养活自己,不得不拿起刀剑成为马匪。
内乱的结果便是漠北的国力一跌再跌,等到萧凤梧对漠北出兵的时候,漠北已经完全没有抵抗之力,只用了区区两个月的时间,便将漠北拿下。
漠北的情况和开罗、宋国等地都不同,漠北的民众对皇廷根本就没有多少归属感,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决定了他们性情的自由奔放,他们向来不喜约束,而耶律琥从大禹搬来的统治方法又太过流于形式,令百姓们极为反感,再加上后来耶律琥被西域人害死,朝廷对国民的统治彻底崩溃。
漠北百姓真正成为散兵游勇。
这样,他们没有了束缚,真正自由了,却发现,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相反,在耶律琥之前,耶律徵时代都没有这么烂。
所以百姓们渴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朝廷来带领他们走向和平安定,走向吃饱穿暖。
他们对一向是崇拜强者的,强者为尊,只要能把他们打服了,不关你事本土的还是外来的,都会服了你。
所以萧凤梧对于漠北一直都没有急着动手,甚至还略略推波助澜,让漠北的动乱更加复杂和激化,等到时机成熟了,再派兵用雷霆手段镇压,这样漠北的民众便会在战败的同时感受到动乱的结束。
然后在非常著名的地方针对各地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方针,纠正耶律琥时期的错误,自然也就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这样的地方因为出名,所以都会受到广泛关注,民众们看到大禹军队到来,带来的不是毁灭性的灾难,而是真正的重生,哪里还有不归心的道理?
所以漠北这边的进展顺利到超乎想象。
到现在为止,大禹周边各国已经全都纳入了大禹的版图,大禹历代皇帝,尤其是终昭帝一生心心念念却始终不曾达成的心愿终于在萧凤梧手中完成了。
但若昭帝泉下有知,只怕会气的吐血。
萧凤梧最近又开始忙碌了,他让梁立儒重新绘制了大禹江山舆图,并叫人把没有标注各军事要塞、以及屯兵情况的简略图送到各书社,广泛刊行全国性普及。
为的就是让那些读书人看一看自己的国家到底有多大,疆域范围有多么辽阔,并且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相对于全国来说到底有多么渺小。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因为这件事是交给梁立儒去办的,作为儒林领袖,梁立儒说一句话便能引导儒林风气。
所以首先京城中的各大学馆、书社率先刊行,并且做出表率,凡是略有些名声的读书人,都做出了表率,有一大批人甚至要远赴西南或者漠北,帮助当地推行教化。
就算是最后未能完成最初始的愿望,但这一路行来也增要强得多。
大禹的读书人,都以能够文可提笔写文章,武可下地挥锄头为荣,甚至还有些读书人抛开成见,到了军中锻炼,立志成为一代儒将。
当然这样的事情,并不是说从倡导开始便顺风顺水的,中间也经历过一些质疑,也有阻挠,但是大体趋势还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除了这些,萧凤梧还与逍遥分析了各地的不同情况,根据分析结果,针对不同区域的特色,制订了不同的管理策略。
比方说,原来的宋国崇尚绮丽安逸,就需要激发民众血脉中的血性,激励他们积极向上,必要的时候,还要人为设置难关,以期对他们加以磨砺。
再比如漠北,漠北的百姓崇尚武力,崇尚自由,所以就不能对他们有过多的约束,除了必要的的底线之外,只需要稍加引导,让他们自己朝着有利于漠北繁荣的方向发展就可以了。
这样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制定了大体的框架之后,具体细节如何完善就交给相关负责的官员了。
在他忙碌这些事情的时候,白年华也顺利抵达了西南,原来开罗的重镇庆阳府。
白年华日夜兼程,因此,只用了一个半月就到达了庆阳府,她来的时机很巧。
虽然淳于野留了下来并且分担了大部分的事务,给了卢琳卧床休息的时间,但是卢琳毕竟早先伤了身子,能怀上这一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