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日之无敌强兵>第1013章 撤往九合乡

新一师目前渡河部队只有新二团和警卫营以及装甲第三营一部,稻叶四郎是准备把这支部队迅速~

考虑到新一师部队强悍战斗力,稻叶四郎也不敢有任何大意,他准备出动第106师团主力,配合第六师团一部,战车集群,骑兵第四旅团来作战,其具体作战方案如下:

1,106师团第111旅团和136旅团部队由主阵地出击,从正面对修水河北岸新一师部队展开攻击,所部由第106师团中将师团长松浦淳六郎指挥,其主要作战任务是向九合乡压迫新一师部队。

2,骑兵第四旅团渡修水河向新一师侧翼攻击,该部少将旅团长小岛吉藏指挥部队作战,其作战任务是打乱新一师部队阵形,从而给战车集群制造战机。

3,战车集群配合11旅团部队作战,该部由战车集群指挥官久野村桃代指挥,这一路日军沿着修水河沿岸行动,攻击新一师侧翼,配合106师团压迫新一师部队向九河乡行动。

4,抽调34师团216联队,第六师团骑兵第六联队,34师团搜索第34联队组成预备队。

稻叶四郎抽调了大批日军部队,他准备将渡河的新编第二团等部队彻底围歼。

目前渡河部队是在修水河北岸一个叫城南村的小村庄附近集结,而这一带地形比较复杂,修水河到这里绕了一个弯儿,让这里形成了一个u型地区,稻叶四郎想让压迫新二团到九合乡,而这个九合乡就位于u型底部,要是新二团被压制到这里,那他们三面都是河水,完全成为了日军案板上的肥肉了。

城南村位于九合乡东北角,这里是一个很靠近修水河的村庄,这一带修水河宽度只有一百多米而已,是渡河最佳地点。

不过日军部队在渡河后迅速离开这里,他们只是在九合乡附近留下一个步兵中队建立了据点进行防御。

而随着稻叶四郎作战计划开始拟定,106师团部队也开始收缩部队,做好了总攻击准备。

城南村,新二团团部,孙卫国和团长郑官子麟,警卫营营长房超群,装甲第三营营长叶子民正在开会。

步兵第一旅工兵连专业能力有限,他们想要修复浮桥是需要一段时间,而新一团等部队只是渡河一部分,后续部队想要依靠竹筏全部渡河这不现实,在等待工兵连修复浮桥这段时间,孙卫国打算扩大桥头堡,从而保证后续部队在渡河时不会遭到袭击。

九合乡是一块险地,这里三面相邻修水河,对于缺乏海军协助,甚至连民船都没有的新一师部队来说,如果他们在这里驻守,恐怕会遭到日军多方面打击,但是考虑到后续部队渡河需要,孙卫国决定派遣新编第二团一部前往九合乡,攻占九合乡,同时以警卫营为先头部队,先德安县方向前进,侦察日军部队情况。

这次新一师部队强渡修水河,其目标不是追击日军部队,而是要迅速渡河接应29军部队突围出来。

攻占九合乡,是为新一师部队建立稳固桥头堡,从而保护其余部队安全渡河。

孙卫国很快便给军官们下达了命令,军官们立即点了点头答应下来。

各部开始去准备,新编第二团抽调一个营部队配属装甲第三营一个装甲连对九合乡展开攻击,警卫营则是向德安县搜索前进。

上午九点半,房超群警卫部队在辛吕村与日军106师团先头部队遭遇,双方随即展开激战。

警卫营是加强营编制,所部都是机械化,并且有坦克装甲车助战,日军部队自然不会是对手,经过一番作战后,日军损失一百余人开始后退,而警卫营装甲步兵连乘坐装甲车前进侦察,发现日军106师团主力部队。

十点,位于城南村新二团团部的孙卫国得到警卫营汇报,他立即判断出日军部队应该是准备展开总攻击。

此时新一团第一营部队已经全部乘坐竹筏渡过修水河,同时浮桥也即将会被修复。

尹金山装甲第五旅部队也已经从武宁县方向渡过修水河,目前装甲第五旅部队正分散朝着德安县方向行进。

根据战场上局势,孙卫国分析出日军部队很有可能是集中主力部队对自己展开反击,他判断出日军应该会把自己部队向九合乡一带驱赶压制,而孙卫国恰好是准备利用这个机会,把日军第六师团等部队吸引过来,从而给装甲第五旅创造出救援29军机会。

两军作战,对敌人行动判断,对接下来作战是有很大好处,孙卫国对日军行动判断一直都是有准确性。

这次通过警卫营部队汇报,孙卫国大概猜测到了日军可能展开的行动,他并且做出针对性部署。

新二团配属装甲第三营渡河部队作战,其吸引日军部队前往到九合乡一带,从而给装甲第五旅部队制造前往德安县救援29军机会,警卫营配属新一团第一营部队固守城南村,保护桥头堡,确保后续部队能够安全渡河。

守住城南村和把日军吸引到九合乡,这不是孙卫国没有任何考虑临时决定的。

这两个地点距离修水河很近,这就意味着,炮兵第三旅的炮兵部队是能够提供火炮支援,这对作战会有很大帮助。

上午十点半,日军106师团111旅团部队担任先锋,两个步兵联队五千余人开始气势汹汹朝着新二团部队杀来。

新二团部队按照孙卫国策略,他们选择便打便撤离,一路朝着九合乡缓慢撤离。

日军部队觉得自己占据了优势,106师团111旅团开始展开了大范围包抄,他们是


状态提示:第1013章 撤往九合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