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日之无敌强兵>第1103章 调整了部署

日军驻守在通城县只有一个步兵大队和伪军一个师兵力,第八军预备第二师部队在通城县南城门展开攻击,20军134师部队则是对通城县西城门展开攻击,预备11师部队则是成为预备队。

两个师一万多人部队开始对通城县展开攻击,官兵们在师长指挥下,迅速猛攻通城县。

虽然第八军和20军部队都缺乏火炮,但是依靠人数上优势,他们还是给通城县日伪军带来很大压力。

激战到晚上十点,日伪军部队损失超过五百人,日军少佐大队长不得不开始将这里情况汇报给第九师团长。

九月二十一日晚上十点,金峰山阵地被日军两个炮兵联队一番炮击,驻守在这里的15团付出上百人伤亡。

趁着火炮对金峰山展开炮击的时候,日军工兵部队迅速开始进行排雷,随即战车部队快速通过金峰山。

日军重炮和山炮开始停止射击后,第二战车集群主力部队已经渡过金峰山。

15团团长立即命令部队开始展开追击,但是部队下山后,随即遭到了日军机动步兵联队打击,他们不得不重新撤回金峰山。

从金峰山通过后,第二战车集群如同下山猛虎一样,他们连续突破第三师第八旅两道防御阵地,其先头部队进至牛形山,直逼第八旅旅部,而他们距离古市镇也不足六公里。

第八旅少将旅长周庆祥立即通过赵锡田向孙卫国进行汇报,而孙卫国得到这个消息后,他开始陷入到了沉思中。

所谓是战机稍纵即逝,第二战车集群部队快速向古市镇前进的同时,古市镇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第九联队是日军精锐联队,他们面对荣誉第三师和133师部队前后夹击,日军第九联队大佐联队长抽调一个步兵大队抵抗荣誉第三师攻击,其联队主力则是向古市镇纵深挺近,短暂一个小时内,日军部队硬是把133师部队从古市镇驱赶出去。

随着日军第九联队开始全面进驻古市镇,荣誉第三师部队攻击受挫,133师部队被驱赶到古市镇外后,他们竟然开始休整起来,根本就没有继续对日军展开作战。

荣誉第三师师长秦显亮先是通过电台与133师取得联系,但133师部队根本就没有理会,秦显亮继而派遣通讯兵,可是通讯兵到133师阵地后,133师师长夏炯根本就没有露面,原本是两个师夹击日军第九联队,现在是成为了荣誉第三师孤军强攻。

而在这样情况下,负责牵制渣津镇日军部队第九旅也出现了重大错误。

十六师团是驻守在渣津镇,随着古市镇和黄龙乡展开激战后,十六师团部队开始做了好出击准备。

修水河是通过鄱阳湖从西向东流向,修水县渣津镇是仅仅相邻修水河,十六师团工兵联队按照石原莞尔命令开始在修水河修筑浮桥,当第九师团中将师团长吉住良辅电文传达过来后,十六师团部队迅速开始通过浮桥进入到修水河北岸。

此时第九旅部队还是在修水河南岸部署了防御阵地,以防止日军部队支援古市镇日军部队作战。

可是等到鬼子兵全部到修水河北岸后,第九旅部队是完全没有任何办法,他们想要渡河,日军部队却早已经做好迎击准备。

第九旅部队只能够眼睁睁看着十六师团部队从修水河北岸快速向古市镇推进,他们却是不能够渡河支援。

新六军军长孙卫国得到赵锡田的汇报后,他迅速开始调整了部署。

“命令133师部队迅速渡修水河,在修水河北岸设置防御阵地,阻击渣津镇日军援军,第九旅划归荣誉第三师指挥,秦显亮指挥新三团,补充第一团,第九旅,荣誉第三师直属部队对古市镇进行攻击,梁泽瑞重炮团协助攻击。”

“201师部队迅速出击,增援第八旅作战,赵锡田师长与尹金山师长共同指挥作战,对日军装甲部队实施打击,牵制日军装甲部队,给荣誉第三师围歼古市镇日军部队争取时间。”

“张文彬指挥新一团,新二团部队牵制黄龙乡日军部队,防止其增援古市镇日军部队作战。军直属重炮团重点支援古市镇作战,同时对黄龙乡以及201师部队作战进行支援。”

“马上联系三十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三十集团军部队行进新湾乡后,72军部队向古市镇推进,78军部队向通城县推进。”

根据前线情况,孙卫国立即做出了部署,他很清楚,133师部队只是能够牵制住渣津镇日军部队一时,如果时间长久了,恐怕会有变故,所以他不得不把72军抽调过来作战,同时孙卫国还要预防武宁县出击日军部队,他手上必须要掌握一支预备队。

当然了,现在孙卫国手上还掌握着警卫团这支预备队,但是孙卫国很清楚,一旦出事,一个警卫团恐怕很难控制局面。

孙卫国命令开始传达出去,别看中路兵团总指挥是三十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但是前线指挥官还是孙卫国,实际上负责全面指挥的,也是孙卫国,也只有孙卫国,才能够掌握如此全面。

此时第九师团部依然是在麦市镇,不过随着十八旅团等部队出击后,现在第九师团身边只有一些工兵,辎重兵等兵种了。

“师团长阁下,通城县留守部队发来急电,通城县遭遇支那部队袭击,支那部队足足有一万多人,他们战斗意志坚定,目前留守在通城的步兵大队付出一百余人伤亡,协助皇军作战的皇协军也付出了四百余人伤亡代价。”

“师团长阁下,坂


状态提示:第1103章 调整了部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