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绣来降,的确是一件大喜事,刘备命人在府院摆下酒宴,为张绣、贾诩和申耽三人接风,张绣等人见刘备十分宽厚,又如此礼贤下士,心中的一点隔阂和担忧也尽去,甚至申耽还和张飞拼酒,搞到最后不省人事!
刘备的面相的确让人容易相信,这是一张宽厚长者、悲天悯人的面容,加之刘备谈吐之间毫不做作,也不以几位是新降之人而有偏见,酒宴倒也欢畅,未有贾诩,一直端坐,淡淡饮酒,若无人打扰,便一语不发,有人敬酒,也是浅尝辄止,似乎局外人一般,刘备看在眼中,暗自称奇,此人能在董卓手下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如鱼得水,果然有过人之处!
一日欢庆,很快便过去,刘备与张绣商议,将西凉军一万精骑调往新野,由关羽训练,宛城调来三万,剩余的一万还留在上庸,张绣优先挑选兵马训练两万,张飞训练一万!
既然已经投效,刘备分配自己的兵力也是在所难免,张绣早有心理准备,但刘备还和他商议,又让他先挑选兵马,还是让张绣感激不已,由此可见刘备对他也十分信任,否则的话就算刘备将他的五万西凉军分与他人,再分给自己新的部曲,张绣也是无话可说!
计议已定,申耽和张绣返回上庸,分配兵马,而贾诩则被刘备留在府中,如今他手下最缺的就是谋士,贾诩的到来,让刘备十分高兴,他希望贾诩能给他出谋划策,早日增长实力!
书房之中,仅有刘备和贾诩二人,这是二人第一次论及政局大事,刘备怕贾诩有所顾虑,并未让其他人参加,而他也知道贾诩性情低调,不喜卖弄,这样的安排也符合贾诩心意!
刘备胸怀大志,识人、驭下之能让贾诩也暗自佩服,如今宛城和新野的人手配置,刘备布置的丝毫不差,虽然他或许不如高顺英勇善战,不如曹操深谋远虑,但能让文武各尽其职,诚心效力,这份能力却难能可贵,这也是贾诩看好刘备的原因之一!
“先生乃西凉名士,备能得之,三生有幸!”简单寒暄一番,刘备将话题转正!
贾诩笑道:“在下不过以文若书生而已,将军乃当今英雄,能不计前嫌,收留在下,诚惶诚恐!”
刘备眼神十分诚挚,言道:“备虽救天子于水火之中,然宛城狭小,真龙盘踞于此,恐被外族耻笑,又有百姓议论,备实无能,请先生教我!”说至此处,刘备已经双目发红,隐隐有泪光出现!
贾诩眉头微不可察的皱了一下,突然眼珠一转,问道:“将军已有良策,何不依计行事?”
刘备微怔,旋即明白过来,对贾诩的能力更为叹服,他叹了口气:“既然先生已然料到,而备所问,实是想集思广议,以先生之才,或有他策!”
贾诩轻抚自己的山羊须,看着刘备,既然刘备已经招降张绣,下一步定然是要夺取汉中,以宛城现在的局势,刘备似乎也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张鲁早已不遵王命,甚至连官衔配置都以五斗米教教众而分配,自称天师,师出有名,光明正大!
但刘备显然不满足于这一条计策,除了汉中,刘备还有能力夺取的,便是荆州,他口口声声汉室宗亲,不忍心同族攻伐,但言语之中又如此暗示,贾诩更是肯定了刘备胸藏腹黑,表里不一,但这却很符合贾诩的胃口,不管心中如何想,但在外人面前,绝对是道貌岸然,正人君子!
想至此处,贾诩言道:“将军夺取汉中,或入川修养,以待时机,或突袭长安,以望天下,此虽长远之计,却数年不能见效,天子移驾汉中,虽不惧诸侯攻伐,却远离中原,若要再出关中,难矣!”
刘备深以为然,点头道:“今诸侯纷争,独据一州,汉室衰微,皇恩难降,长此以往,动荡难平,备为汉室宗亲,又得陛下信任,身处乱世,寝食难安,望先生垂教,以救普天之民!”
贾诩摆手道:“在下何德何能,敢当此大任?”看到刘备眼中闪过的一丝失望,贾诩又道:“不过在下还有一计,能使将军立于不败之地,只恐将军不忍行事!”
刘备眼睛一亮,忙道:“若为天下事,备粉身碎骨,万死不辞,请先生速速讲来!”
贾诩既然选择了刘备,自然也考虑很多,刘备嫌汉中之策太过缓慢,而且汉中距离荆州路途难行,得了汉中,就势必要放弃宛城和新野,否则难以兼顾,所以刘备的心思准确来说就是觊觎荆州,只是苦无良,自然不肯光明正大夺取荆州,他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正当理由,将荆州拿到手中!
料到了刘备的心思,贾诩也是早有腹案,在刘备期待的眼神中,缓缓言道:“荆州乃富庶之地,鱼米之乡,名士辈出,将军若能据荆州,迁都襄阳,此为中正之地,则能重振汉室,威震四海!”
果然刘备眼神一阵剧烈闪动,虽然他掩饰的极好,但哪里能躲过贾诩这只老狐狸的三角眼,贾诩心中暗笑,果然听刘备言道:“荆州百姓安居乐业,刘镇南与备乃是宗亲,并无大过,焉能夺之?同族攻伐,恐被天下人耻笑!”
贾诩却摇摇头,对刘备言道:“将军此言差矣,将军既为大汉皇叔,陛下恩宠,自当为天子分忧,国事家事,孰轻孰重,想必将军自有决断,刘表虽据襄阳,却目无天威,宛城近在咫尺,尚不肯入朝问安,其心可见,将军以同族之情,而置汉家大计于后,此所谓本末倒置也!”
贾诩一席话,说得刘备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