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玉点点头:“好,那到时再说。”
也许是本身衣食无忧,但如玉并不特别在乎收入如何。不过火因既然提出了,她也不会拒绝。
按部就班地写完了《遗忘之书》。但如玉又打开一个文档,拿出《疯子迪亚洛》的实体书,开始对照翻译。
其实翻译的过程比她想象得还要顺利,还要快。
因为所有情节都已经写完,内容没有任何需要改动的地方。她只需要看到一句中文之后,再用英文将它转述,敲进电脑里即可。
而对曾经在伦敦生活过百年之久的但如玉来讲,这简直可以媲美本能,完全不需要费什么脑筋。
两天下来,她的工作进度比想象中还要快。再六月的最后一天,但如玉已经将第一本全部翻译完毕,并交给许芬妮,让她发给巴尔巴卡出版社的编辑。
许芬妮拿到书稿惊讶不已:“你都翻完了?”
得到肯定答案,她越发觉得自己看不懂这个但家大小姐了。
但如玉道:“其实来之前已经抽空翻译了一部分,这段时间稍微赶了一点,就翻完了。我想尽快写完之后,给出版社多一点时间校对。”
许芬妮看着她淡然镇定,又充满自信的样子,不由心生感慨。
虽然受雇于但潮升有一段时间,对但如意也有所耳闻,但是许芬妮十分肯定之前她了解到的但如意与眼前这个人截然不同。
宅、内向、不爱与人交流、不会穿着打扮、没有气质……
所有这些留言都将她描述成了一个虽然家境优渥,却只不过是暴发户的第二代,没有任何女人味,能力也十分一般的形象。甚至很多人对她的样貌也看不上眼。
但是这一次接触下来,许芬妮却发现所谓流言之所以是流言,还是有道理的。
但如意哪里是什么没有气质的宅女?根本就是端庄大方,知书达理,充满文艺气息和大家气质的女孩好不好!
而且人家哪里没才华,哪里能力一般了?
各种历史文化知识不但丰富,甚至可以秒杀对应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写的情节吸引人甚至还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她的画,她的英文交流水平,她的艺术鉴赏力和时尚敏锐度,都足以让大部分同龄的女孩汗颜。
这样的一个优秀富家子弟,为什么之前会被传成那样子?究竟传闲话的人跟她有什么仇什么怨?
许芬妮完全没考虑到但如意换了个芯子的可能,只觉得说不定是有人妒忌她所以才会传她的坏话。而之前网络上发生的林萱与如玉姑娘的竞争事件,似乎更成为了这件事可能发生的佐证。
许芬妮将书稿发出之前,阅读了一部分。而随着她读的越多,就越发肯定但如意的才能,对她更加佩服。
说实话,这样的英文写作水准,就是拿到专业翻译公司去,也不一定能得到这种效果。
更令她惊讶的是,英文版第一卷的内容不但翻译的非常准确,行文优的韵律感。甚至在遣词用句上也让她大吃一惊。
好几次,她发现以自己的英文水平,遇到了不认识的词句。查看之下,竟然发现是比较古英语的说法。
太夸张了吧?虽然人物和故事背景都在那个时代,但是有必要真的将对话还原古英语吗?
事实上,有同样震撼和感慨的不只是许芬妮,还有巴尔巴卡出版社的编辑。他们比许芬妮更震惊于英文翻译版的质量。要知道,之前他们得知是但如意这边自己翻译的时候,还有点犹豫。只是看到开头不错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想着哪怕之后他们修改也可以。
却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收到了一版精彩而出色的英文版作品。
审稿编辑在内部邮件中写道:“最轻松的一次审稿,除了偶尔出现的可能因为打字造成的错误,我觉得没什么可改动的。”
而其他阅读了第一本的编辑不仅仅对英文版的英文水准印象深刻,更是被写作水平、文笔和故事情节所吸引:“非常棒的故事!什么时候有第二本?我等不及了!”
“真希望明天就能看到第二本啊!”
很快,巴尔巴卡这个小出版社的内部邮件群,成为了几个编辑聊天讨论这本方。
当天晚上,卢卡回到住所的时候,助理已经将打印装订好的《疯子迪亚洛》第一册英文版放在他的住处。用过晚餐,卢卡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开始阅读这本书……
----
周五上午,但如玉如约接受了许芬妮安排的《闲暇》杂志的专栏作者采访。这名专栏作家是一个中英混血女士,辛蒂,年近四十,和许芬妮一样有着职业女性的干练,但又多了几分艺术气息。
她会一点点中文,但是对中国国内的流行文化并不算了解。
不过看得出来,在采访之前她做了功课,所以一上来就称呼但如玉为中国的新锐流行作家。
采访的过程极为顺利。主要围绕着绘画和写作本身。
辛蒂有一定经验,懂得利用自己的问题引导被采访对象表达,并最终将采访变作了一场互相的交流,气氛融洽,却同时让她得到了不少素材。
“你的英文非常棒!”接近采访末尾,辛蒂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