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连波今日确实十分欢喜,向来有些缺乏血色的脸颊上也浮起了微微的红晕,格外显得容光照人。颜氏看着心中欢喜,但看看韩太太,想起乔连波的亲事,不由得又有些暗暗着急。
吴知雯看见韩太太也有几分尴尬,只静静坐着不出声儿。她今年就已经满十六往十七上数了,若熬到十八就要算老姑娘,偏偏因着跟韩兆的亲事不成,外头有人说是她的八字太硬云云,一时竟没有合适的亲事。便是有来提亲的,也都是吴若钊的下属。吴若钊倒不是嫌对方官小,而是觉得子弟没什么出息,也不愿就将女儿随便嫁了。
李氏却是只顾拉着韩嫣的手说话。如今她看韩嫣是越看越欢喜,不由得就动了讨来做儿媳妇的心思。只是怕韩家还记着吴知雯的事,一时不好贸然开口。
众人各怀心思,心里话却是不能在这种地方说的,便说起了闲话。郑氏有女儿在宫中,有些消息算是最灵通的:“听说祈福之后,大公主身子好了不少。”
阮夫人听见大公主三字就有些尴尬。虽然皇帝未曾公开降罪于阮语,但这消息哪里瞒得住,京城里都传遍了。偏偏因大公主是这一辈里的头一个,走到哪里都能听见议论,真是无处不尴尬。连阮盼的亲事都受到了影响,她比吴知雯还要大一点儿,过了年就往十八上数了,阮夫人如今快要愁白了头,哪天想起阮语也要在房里骂上几声的。
英国公阮海峤也是钟爱这个女儿的,一样是愁得不行。两个都是自己的女儿,手心手背都是肉,搞得他也为难不已。
颜氏自然知道女儿尴尬,却也不能不让郑氏说这话,倒是李氏笑着说:“皇家血脉,自有天子恩泽庇佑,想必会越来越好。听说太后在祈福之后身子也大好了?”
郑氏今日倒真不是有意来刺阮夫人的,笑道:“可不是,太后身子这一好,就想张罗着给永顺伯挑二房呢。”
这新闻倒是京中还未传开的,不免都要问个究竟。郑氏笑吟吟道:“永顺伯今年也将近三旬了,膝下只有一女,还没有儿子。伯夫人自生了女儿后便病弱,如今似是不成了,只管拖日子而已。此次永顺伯进京时,伯夫人便让他在京城好生挑一个姑娘。虽此时是纳妾,但伯夫人亲口说,若是生下儿子,自己死后就可扶正。如今伯夫人也是不放心永顺伯子嗣之事,只说看着儿子出了世,自己再咽气也能瞑目的。”
李氏不禁道:“本朝律例是不能以妾为妻的,这——”
“所以永顺伯才要求太后恩典呢,据说皇上也答应了的,到时候生下儿子就可扶做继室。伯夫人为此还写了一封血书上呈皇上,皇上十分感动。大约开了春太后就要张罗此事了。”
李氏笑道:“这也好。三皇子要选正妃,永顺伯要挑继室,这可热闹了。”说着便瞥了韩嫣一眼,心想得赶在年前先向韩家提提此事,可不要先被别人选了去。
颜氏听了心中微微一动,道:“永顺伯几时回封地呢?”
郑氏道:“听说太后舍不得,留在京里住下,又有挑继室的事,怕还要耽搁不少时间呢。皇上已经赏了一处宅子叫住下,可见怕不会急着回封地的。”
一场饭热热闹闹吃完,大家各自散去。李氏回了房便吩咐碧云:“到外头看着,老爷一回来就赶紧请了来。”
碧云去了一会儿回来道:“老爷被孙姨娘请过去了,奴婢去的时候老爷已经进中秋院了。”
李氏沉了脸,半晌才道:“去看看,若是老爷歇下了就回来报我,我也不等了。”
碧云小心答应着,赶紧又去了中秋院,只见小珠在屋子外头等着,见了碧云来就陪笑道:“姐姐怎么来了?”
碧云听着屋子里隐隐有哭声,也不说自己的来意,只笑着说起闲话来。
屋子里头,吴若钊坐在椅子上,看着孙姨娘披散着头发跪在地上,只觉无奈:“你这时知道后悔了?又有何用!”
孙姨娘哭得气噎泪干:“婢妾也是想着,怕姑娘吃了亏,毕竟姑娘出嫁是一辈子的事——”
吴若钊一拍桌子:“我难道不知道女儿出嫁是一辈子的事?难道我会害她?太太是厚道人,只你!一辈子都觉得太太要害你!”
孙姨娘抱着吴若钊的腿哭道:“婢妾知道错了。太太既是厚道人,求太太给姑娘再挑一门好亲事罢。”
吴若钊气得真想踢她一脚:“你叫太太给雯儿挑什么样的亲事?韩家那样的你都嫌不好,还要哪样的?”
孙姨娘不敢说话,只是哭。吴若钊气得心口都有些疼,站起身来道:“你与其在这里哭,不如收拾好了明儿去太太跟前尽你的本分,也叫雯儿尽女儿的本分。只是你若要在太太跟前又哭又闹,倒不如就呆在院子里了。”
孙姨娘连忙抹了泪道:“婢妾不敢的,婢妾明日一早就去伺候太太。”
吴若钊哼了一声,抬脚走了。出来便见碧云站在院子里,见他出来忙上前行礼道:“太太正有事请老爷过去呢。”
吴若钊跟着去了兰亭院正房,李氏帮他宽了外头的大衣裳,便将想为吴知霄求娶韩嫣之事说了:“如今韩家老爷也是正四品了,万一三皇子选妃再闹腾着来选一回秀,怕韩家姑娘也得进宫呢。”
吴若钊对韩家做姻亲本就是十分满意的,如今妻子也说韩家姑娘好,那想必是不差,只是有一条顾忌:“只怕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