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重生南北灭隋唐>137.第137章 强悍的民兵与轻松的胜利
名冥顽不灵的将领战死后,仅存的一千多名吓破胆的士兵纷纷投降。

欺负人不带这么玩的,这哪是打仗,这简直是给人家送军功的,被楮宏航二人接受投降的萧梁士兵好半天都不能恢复过来,连人家的民兵都奈何不得还和超出自己好几倍的正规军作战,简直是找死呀

看到陆上朱晃所部全军覆没,在海上战斗处于不利地位的萧瑜也坚持不下去了,一看大都督命令撤退于是萧梁水军四散而逃,因为顾彬率领的十几艘战船也赶来支援了。

如今王泽一方的水军杜盛、顾彬所部加起来也有近四十艘战船了,而萧瑜水军经过连番的损失已经降到七十余艘,双方的差距不是那么大,瞬间攻守易势。

行了,这回可得把本给捞回来,看着四散而逃的梁军水军杜盛、顾彬顾不得叙旧,咬住萧瑜的座舰猛攻。萧瑜这么一闹腾济州新城的港口不知道要损失多少呢,不让萧瑜赔偿这些损失又怎么能放他走呢。

这一追击就一直追击到快要接近萧瑜水军的老巢了,萧瑜水军所部的驻扎地就在紧邻新罗新占据的牟韩地区旁边,自从萧瑜归附百济之后就一直驻守在这个直接面对新罗、倭国的前线,当然这里也是直面济州岛的第一线。

本来王泽还想着戏弄萧瑜一番,等他逃到自己的老巢再把他抓起来,可是想想电影里的大反派往往就因为这样才被主角抓住机会翻盘的,而且自己也不是诸葛亮,萧瑜更不是孟获,干脆就在萧瑜水军的驻地外把萧瑜的座舰船舵击毁,于是萧瑜等人无路可逃成了王泽的战俘。

就这样萧瑜偷袭济州岛带来的一万大军全军覆没不说,还给王泽增加了五六十艘上好的船只,这些南朝制造的战船王泽水军现在已经看不上了,可是用来作为武装商船还是非常优秀的,现在王泽要做的事情就是收编萧瑜老巢里留守的士兵和那些家眷了。

自从去年萧瑜来到东海百济这里的时候只有兵六千余人,加上家眷等有一万五千多人,在百济这里一年多通过招募流落在百济高句丽的汉人,萧瑜将手下军队扩充到了一万多人,士兵的家眷更是有近两万人。

数日前萧瑜借着出兵攻打新罗水军的旗号出兵攻打济州岛,为了保证自己老巢不被新罗人端掉留下了二千多士兵防守这里,也不知道当时意气风发率军出击的萧瑜如今以王泽战俘的身份再次回来时是个什么心情。

据寨防守老巢的萧梁将领是萧瑜的老搭档韦庄和萧瑜侄儿萧珃,也是曾经被王泽俘虏的几名年轻将领之一,一开始韦庄、萧珃还想据寨顽抗,可是当顾彬、杜盛施展一番大轰炸的手段极大的打击了水寨中防守的梁军,而后又看到已经是王泽俘虏的萧瑜,于是二人也就无可奈何的投降了。

这一次收编萧瑜水军收获极大,不仅仅又增加了数百艘普通海船,还缴获了上千斤黄金,而王泽最看重的不是缴获的萧瑜所部的战船和其他财物,也不是奇货可居的梁武帝曾孙萧殷,他最为看重的是这一年多来萧瑜聚集来的上万名东海汉民,特别是从高句丽来的那些汉民。

这次王泽从这些人里面得到了几名颇有才能的高句丽汉民,分别是来自辽东城的简愈,来自平壤的连于成和来自高句丽南部的伯涉图三人,这三人都是一年多来从高句丽逃出来的青壮。

对于高句丽这个后世神秘的国家王泽一直是很好奇的,而且关于高句丽到底是属于哪国一直争得沸沸扬扬,虽然中国一直称高句丽是中国的但不管是南棒子还是北棒子一直都信誓旦旦的声称高句丽就是属于他们的祖宗。

不过大家都知道棒子们的德行,而且这些棒子是给点阳光就灿烂,说话一向满嘴放炮不靠谱,王泽对于这种连祖宗都要跟人到处抢的玩意更是不屑一顾,棒子说的话做的事情怎能去信!

经过一番询问王泽才知道高句丽的起源非常复杂,但是和棒子是一点边都沾不着的,高句丽一族起源是由原高夷、貊人、夫余人为主成为的一个国家,甚至可能还有燕人掺杂其中。

但是高句丽从建立之前就不断的和汉族绞缠在一起,从东汉末年起高句丽兴起时,高句丽国内通用的语言就是汉语,使用的文字也是汉字,甚至高句丽国内将近半数人口都是汉族人以及汉化的鲜卑人。

别的不说,单是高句丽吞并的原汉朝辽东四郡原来就生活着数十万汉族百姓,虽然在汉末、三国和西晋时期有多次回迁百姓的现象,可是当地依然留下了数十万汉族百姓。

这些百姓依附在当地汉族豪强的势力下,一直保留着原有的生活模式,而高句丽国王、大贵族对于这些汉族豪强地主也是极力拉拢当然暗中也有着提防。

可是不管怎么样,高句丽从建立开始就已经和汉族文明分不开了,而且自古以来中原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战乱就有大量的百姓、士族迁移到高句丽这里,断断续续加起来足足有近百万人。

比如说岭南冯氏,也就是冯仆的曾祖冯业那一批,冯文通、冯弘在北魏灭亡后燕后率领数万军民逃亡高句丽,随后不久冯弘被高句丽杀死数万军民被高句丽吞并,也就是冯仆的曾祖冯业见势不妙早早的浮海逃到了岭南高州。

另外高句丽还多次大军入侵中原北方边境掠夺人口,这些被掠夺的汉民的遭遇就比原先生活在辽东的汉民悲惨了,往往是作为高句丽人的奴隶存在。

在北齐天保三


状态提示:137.第137章 强悍的民兵与轻松的胜利--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