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舰队依然由曲六郎率领,改驻扎在南洋的星洲(新加坡)、汉城等地,主要负责震慑小心思又开始泛滥的真腊国、夏连特拉王国,另外他还要负责进一步开拓夏国在室利佛逝国的利益。
如今南洋的汉人加上吕汉、婆罗洲两地已经将近五十万人,相对于此时整个南洋也不超过一千万人的规模,这已经算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王泽正在考虑是不是要在这些地方设立郡县。
富饶的南洋各地,在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后已经成为夏国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光是这里每年生产的稻米、水果、矿产、金银铜铁等等,对夏国的经济利益越来越重要,仅靠着周强率领的南洋守备师已经不能完全保证夏国的利益,王泽必须派出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常驻这里。
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的人数如果算上港口后勤人员的话,都是近一万人的规模,而主要驻扎在明珠群岛、定戎城的第三舰队人数就要少一些,不过也达到了五千人的规模,战船上百艘。
因为当初杜盛在明珠群岛之战中受伤,因此从那时候开始一直是由阚乐在管理第三舰队,因此如今的第三舰队主官依然是阚乐,副官孙宇,而伤势已经转好的杜盛则是主动请求被派到了致远群岛担任第四舰队的主官。
第四舰队驻扎在致远群岛,因为距离夏国最远,又要长期震慑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克苏姆帝国,保证夏国在西洋贸易中的利益。
因此驻扎在这里的夏国海军人数也保持在六千人以上的规模,虽然大型战船少了一些,但是鲸鲨级、海鲨级战舰加起来近一百五十艘的庞大数量,也让所有西洋国家都对他们保持着足够的敬畏。
除了这四支大舰队之外,夏国还有已经移驻蓬莱洲(北美洲)的凌诚所部、驻守琉球的张峰所部,以及驻扎在夷洲的朱辽所部等多支分舰队。
在加上这些分舰队之后,夏国的海军人数,已经达到恐怖的三万六千人的庞大规模,要知道在后世欧洲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时期,拥有上万人海军的欧洲国家就已经可以称霸全球海权。
因此在冷兵器时代夏国保持着三万多人的庞大海军,光是每年维护舰船所需要的费用就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不要说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花费,可以说光是这三万多人的海军,就比夏国那十八万步军还要花钱。
不过在王泽看来这些钱却是必须要花的,如今夏国把持着东西方海洋贸易主导地位是怎么来的?还不是因为夏国的战船更加厉害!
东西方海上贸易的利益是如此的庞大,相对于夏国在海军上面的投入,他的收入更是惊人,这样的投入完全是一本万利,更何况庞大的海军数量更能够保证夏国对外海上贸易的通畅。
除了步军、海军之外,还有抗击突厥人入侵时紧急组建的三十万骑兵,在突厥人撤退后王泽依然不准备裁撤这些骑兵,日后夏国面对的将是更加强大的北周、隋唐,以及草原霸主突厥,他必须保留着这三十万骑兵。
骑兵除了三万人被选入到中护军外,其他二十七万人被划分成五个骑兵军,胡秉常、姬翔两人率领的骑兵军都在六万人左右,而杨武、燕小五、李红鱼三个骑兵军则是分别五万骑兵。
这些骑兵全部配备着精良皮甲、长枪、弩箭、霹雳雷、郑氏火箭等武器,钢刀更是铸剑城生产的上好九锻钢。
当然了在扩建这些军队的同时,王泽也不忘记将自己的中护军扩编,身为国家的权力者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自己对军队的掌控,枪杆子里出政权并不是毛主席才懂的,古人都知道‘帝王将相本无种,兵强马壮者为之尔’的道理。
这一次扩建之后,中护军除了水军只增加到八千人,骑兵增加到三万人之外,其他各卫都是扩增到一万五千人,这样中护军总兵力则是在十二万三千人。
因为镇海郡已经成为夏国的核心国土部分,为了保证日后中护军的战斗力,王泽下令所有的中护军必须轮番到边疆地区驻守,只有常年参与战事才能保证中护军的战斗力。
经过这么一番整编之后,夏国的总兵力竟然达到吓人的六十四万多人,就这样夏国还拥有人口达到五十万的国民卫队,以及近二百万人的庞大预备役,这样恐怖的兵力和后备动员能力带来的底气,使得王泽有信心击败一切敌人。
当然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依靠军队的强大,他还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政治体制结构,武将们打仗可以,但是让他去治理国家地方民生,那就实在是有些难为他了。
在整编完军队后,王泽又开始了对夏国政治体制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