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过去,第二天醒来,京师的百姓才恍然发现,戒严令已经解除,而昨天那听起来来势汹汹的闹饷兵变,居然已经无声无息的平定了。
直隶总督府、顺天府、以及锦衣卫、五城兵马司都派人上街张贴告示,向百姓挨街挨巷的宣布昨天平乱的结果。这时大家才发现,原来闹饷士兵居然已经被国姓爷率北洋兵完全平定了。
戒严解除,市面恢复。
有官方一遍遍的公布昨天的事情经过,朝廷头一次如此迅速的平定了一次变乱,更是第一次极为迅速的做出了处置结果。
让京师百姓都极为意外的是,国姓爷调兵平乱时是如此的果决迅速,但在平定变乱之后,却并没有如大家意料中的严惩。
对京营三镇的处置结果很快下来了,只处置了少数的带头煽动闹饷的低级军官,一个千总以上级别的军官都没有。
大家惊讶之余,又觉得很合理,这不是朝廷一下的做法吗,每次对闹饷的士兵都是尽量法不责众。但让大家意外的是,这不应当是国姓爷的做法啊。而且就算是朝廷,法不责众也是对下面的士兵,每次最终还是要拿几个高级军官杀鸡儆猴的。
不过百姓看到的只是朝廷对京军的表面处置。
乾清门外总理处。
第三次总理处扩大会议正在召开,参会的官员达到百余人。今天讨论的就是对于闹饷之事的后续处置。
当刘钧陪着小皇帝出现在总理处厅堂时,百余高官都不由的侧目。昨日刘钧的雷霆手段,还是让他们震惊了。轻轻松松的就把闹饷给平定了,原本卫戍大营和警备大营,也想闹饷,可禁卫大营闹饷迅速被平定,当北洋军信使带着刘钧的军令到达各营时,那些原本蠢蠢欲动的人,立即都熄火了。
那些在此次闹饷中幕后插手的,甚至暗中推动的官员们。都惴惴不安,谁都不知道接下来事情走向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小皇帝今天的脸色很好,昨天他听闻京军闹饷,脸色都吓惨了。但昨天晚上。皇帝睡了个好觉,今天精神抖擞。
皇帝落座,百官叩拜。
“诸卿平身。”朱慈烺抬手示意。
总理处会议不是朝会,大臣们不论官职高低,都有座位。大家落座。
皇帝今天整个人精气神都有些不一样了,仿佛一夜之间成熟了。
不过皇帝一开口,还是让百官都吓了一大跳。
“对于昨夜京军闹饷之事,朕非常失望。这些本是朕的虎贲卫士,可他们却闹饷作乱,在京中打砸商铺,劫掠百姓,若非辽东郡王带北洋镇军兵入京平乱,还不知道最后发会生什么样的事情。”
“朕决定,裁撤所有三营九镇京军。”
一言惊动百官。
“陛下。京中不可没有卫戍禁卫啊!”
“京中确实不可无禁卫,但朕不要那些无君无父的京军。朕要调北洋兵为侍卫亲军、和禁卫军,再从辽东调破虏精锐入京为警备与卫戍军。”
“陛下万万不可。”周延儒忍不住出声反对。
兵总尚书陈新甲也站出来反对,吴甡等官员也齐声反对,连最近一直支持刘钧的刘宗周也高声反对。
文官们从心里反对武将掌控太多武力,刘钧成了直隶总督成了顾命大臣,已经心中不安了。若是皇帝真把京军全撤了,改成调楚军入京,那以后岂不整个京师,甚至整个朝廷都要被刘钧掌控?
这样的事情。不论是哪个文臣都是坚持反对的。
看着群议汹汹,刘钧适时的站出来了。他知道自己必须表个态,不然周延儒等人肯定会以此事做文章了。
“陛下,臣也反对调辽东兵马入京。如今虽与清虏和议。但清虏实力依然强大,不可轻慢。辽东兵马不可轻离,须镇守辽东。京营虽有人煽动作乱,但也只是小部份心怀不轨之人,并不是所有京军都如此。不能一棒子打死一群人。”
刘钧很认真的禀报道,事情得等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才行,瓜不熟,强扭的瓜不会甜。
对于京军的处置,刘钧还是坚持前议。
全面整顿京军,原来的三大营整编成禁卫、警备、卫戍三军九师,皇城宫城则由新建三支侍卫亲军,分别担任皇城守卫、宫城守城和护驾侍卫职责。
京营三军中的禁卫军也不再隶属直隶总督,改直属兵部。
以在京的北洋三万兵马编入新的京军中,原来的京军只精选十万留用。
不过朱慈烺经过昨天的事情,对京营是毫无好感,连刘钧的坚持也不肯听。谈了半天,最后朱慈烺也仅同意留用八万旧京军。
除了三万北洋兵编入新京军外,还须从登州调两万人入京补充新京军。
这一次,百官勉强通过这项旨意。
周延儒没敢多争,他在此次闹饷事件中心时有鬼,生怕反对的厉害了,万一把他的事情扯出来。
皇帝亲自挑选了统领禁卫军的九门提督,他任命北洋军的总兵官刘允升为九门提督,负责京师内九门和外七门的城防把守。
有官员反对,认为刘钧是直隶总督,刘侨是锦衣卫指挥使,现在又任命刘钧的堂兄,刘侨之子任九门提督,这样很不好。
可惜皇帝听不进去,而且皇帝年纪虽小,脾气却跟他爹崇祯一样属驴的。越反对,他越坚持。
最后还是官员们退了一步,毕竟刘允升昨天带兵平定了兵乱。
“陛下,臣已经紧急从四海银行借调了五百万块银元,准备立即用来支付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