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祸害大清>第三百一十章 起兵南征

【2345xs.cc 2345小说网】【供精彩。

第三百一十章 起兵南征

被王少伯的乌鸦嘴不幸言中,在收到了卢胖子通过海路送来的约期起事书信后,耿精忠的左路军大统帅曾养性只考虑不到十秒钟,马上就拿起卢胖子的书信下令道:“抄录两份,抄件一份留下,一份用八百里加急给王爷送去——原件,用八百里加急给满狗的平南将军赉塔送去!”

限于道路、交通与清军堵截,其实早在曾养性做出这个无耻决定之前,盘踞江南的胖子军就已经做好了南征准备,也已经决定好了出征人选与留守人选。同时之前卢胖子吹嘘说除非康麻子动用全国之力围剿自己,否则无论派那两支主力来,都已经不可能是自己的对手,倒也不完全是小人得志的狂妄叫嚣,而基本已经是事实了。

经过在江南这半年来的横征暴敛与疯狂扩充,入主江南时不到五万的胖子军,现在已经疯狂扩充到九万五千以上!还绝对不是象康麻子、耿精忠和以马宝为代表的部分吴军将领那样的乱拉壮丁,光以人数吓唬对手,而是实打实的稳健扩军,新加入胖子军将士每一个人都经过了最为严格的军事训练,武器装备武装到了牙齿,精神斗志也相当饱满,基本上可以说是除了经验之外什么都不缺!

就这,胖子军新兵中,那怕最普通的一个士兵,其实都还是三选一、四选一,甚至五选一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不然的话,以江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上黄泛区难民疯狂涌入有饭可吃的江南,卢胖子如果想要滥竽充数,半年之内即便扩军到十五万二十万都是轻而易举!

在至关重要的武器方面,靠着好人康麻子之前留给卢胖子的天文数字般的海量物资,半年之内,胖子军打造出的三好火箭已经是以万计,用铁模铸炮法铸造出的各式火炮已经超过六百门,也靠着黄履庄与卢胖子联手打造出的原始车床,胖子军又打造出了超过四千支击针燧发枪,以及大量的配套弹药。还有在江南水乡中更为重要的船只,光是大型战船也已经造出了两百余艘,小船不计其数,彻底弥补胖子军的水军短板不说,还让胖子军水师摇身成为长江独霸,水师实力远超耿吴康麻子,直追靠海为生的台湾郑经!

不过这么一来,不仅好人康麻子留给卢胖子的海量物资被消耗得一干二净不说,还逼着卢胖子重操掏粪工旧业,领着数以千计的黄河难民到处掏挖厕土练硝——还好,这次终于不用卢胖子亲自动手了,卢胖子也用不着担心半夜被缐虞儿踢下床了。又靠着拥有出海口的优势,不择手段的到处走私进口铜铁、硫磺、硝石和木材,疯狂吞噬一切可以买到的战略物资,甚至还与螨清腐败分子内外勾结,直接从螨清控制地走私进口,更进一步腐蚀腐化大清官员将领,可谓罪莫大焉。

除此之外,还有在人员的调配安排与兵力的分配组建方面,卢胖子的奸诈卑鄙嘴脸也是暴露无遗,先是把九万五千胖子军分成了四个兵团,分别驻扎扬州、苏州、南京与太平府,又借口王煦抵挡杰书两月始终没机会到江南享受,把老实忠厚又对吴老汉奸忠心耿耿的王绪调回了南京,由自己直接统属,又把素来自私自利的韩大任派往太平府。使得胖子军团实际上变成了高得捷兵团、韩大任兵团、李天植兵团和卢胖子直系兵团,其中卢胖子的直系兵团实力不仅最强,还把高得捷的族弟高洪宸和韩大任的亲兄弟韩元任都留在了卢胖子直系兵团,借以预防万一。

编制敲定,卢胖子在调兵遣将和人员安排就轻松多了。卢胖子亲自率领直系兵团南下,会同李天植兵团联手讨伐浙江清军,王绪、韩元任、高洪宸和胡同春四将随军出征,全节和谢栋留守南京城——勇谋兼备的全节是缐虞儿的陪嫁亲信,对卢胖子的忠心与依赖远在对吴老汉奸的忠心与依赖之上,谢栋干脆就是卢胖子的铁杆基友,有他们坐镇老巢,卢胖子自然可以完全放心。

韩大任兵团镇守江南西大门太平府,韩大任为首,李国栋之子李继扬为副——韩大任的德行就是宁死不吃亏和拼命占便宜,虽说现在这德行已经大为改观,但本性难移之下,有他坐镇太平府,不仅可以防范赣北清军东进,还绝对不用担心他会傻到打开西大门,把吴应麒、夏国相和马宝几条饿狼放进江南抢饭吃——如果换成老实忠厚的王绪或者吴军老人高得捷,那可就说不准了。

扬州交给高得捷兵团,主将高得捷坐镇扬州,副手李国栋坐镇镇江,高得捷打仗最靠得住,有他守着胖子军地盘的北大门,既可以有效防范山东和直隶的清军突然南下,又不用担心他的良心作祟,把吴应麒、夏国相和马宝等友军放进江南;李国栋率领胖子军水师主力坐镇镇江,可以借助长江与运河的水路,将兵力快速投放到东南西北的任何一个战场,以为全军后援。

经过一连串的紧张准备与调兵遣将,大周元年、康麻子十三年十月初八这天,卢胖子亲率两万五千精兵自南京出征,以韩元任为先锋,携带各式火炮两百余门,三好火箭万枚,取道京杭大运河,水陆两路浩浩荡荡并肩南下,刀锋直指江苏南部唯一被清军控制的松江重镇!而且喊出的口号就是,夺回松江,沿运河直捣杭州,与耿王会师于杭州城下!

胖子军这么大的动作,自然不可能瞒过浙江清军斥候细作的眼睛,当卢胖子亲自率领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章 起兵南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