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之后,整个沙俄一片震动。沙皇尼古拉二世面对死灰复燃的革命力量,不得不放弃自己尽快结束内乱,参加世界大战的念头。并起用一些老将对抗革命者。对于革命运动,尼古拉二世自认从来没有小看过,但是这次,尼古拉二世再次体会到了灭顶般的威胁。这种由红色苏维埃主导的红军以不到二十万人打破两百万人的围剿,这就说明其统帅必然不是简单人物。而且沙皇知道,这一次全面围剿虽然也重创的了革命军的力量,使其损失过半,但却也解决了革命军内乱的问题,更是使得红色苏维埃上台。而且两百万大军的失败让沙俄政府蒙受了沉重的压力。沙俄不得不寻求外部国家援助。远东自然不必想,都是对峙的国家。欧洲世界大战如火如荼,自己都顾不了自己,更别说顾及沙俄了。最终,尼古拉二世将目光看向远在美洲的美国。
沙俄和美国人的接触并没与想象中的那么艰难,对于沙俄提出的战阵贷款,美国并没有刁难。毕竟政府也不会和钱过不去。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只要协约国抗住同盟国最后一次的决死反击,那世界大战也就撑不了多久了。而美国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庞大的军火市场上的,整个美**工产业和战前相比膨胀了几十倍。看似极度繁华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危机。一旦战争结束,世界军火市场的火爆也就撤离结束。美**工产品虽然先进,但是西方诸国的也同样不差,而且经过战争检验的战争利器甚至比美国的商品还具有竞争力。而且没有了战争,军火市场必然面临大萧条的局面。美国不想因为战争结束而引发美国的经济危机。
相比于消减军工产业链条,美国政府更倾向于寻找新的市场,先保证军火市场的稳定,然后再逐步消减。而沙俄的内战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沙俄内部虽然腐朽,但是作为世界领土第一大国,国内战争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人的交战,如此大规模战争消耗,虽然不如一战这么恐怖,但维系军工市场的稳定还是没问题的。如果美**工产品能够大量涌入沙俄内部,不但可以维持军工产业经济的繁荣,还能将美国的影响力扩充到东欧。
而且美国国家情报局仔细研究过沙俄内战的情况,无论如何也不认为占据绝对上风的沙俄政府军会失败。因此,向沙俄政府军借款还是值得信任的。可以说这个时期,只有中国的冯庸知道这个红色政权的恐怖。一旦给其生长的时间,其必然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蔓延整个东欧。
对于红色政权,冯庸的思想是非常复杂的。毕竟他前世可是真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红色烙印深入骨子里。甚至现在的北京政府的行政体系和后世的红色天朝也有很大共通之处。唯一不同的是,后世的天朝披着社会主义的外衣,而冯庸主导下的北京政府则披着资本主义的外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