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帝国苍穹>第174章 闪光

形如小山包的雪丘上,林恩单膝及地以增加自身隐蔽姓。前方苏军营地,帝国近卫军所属夜战部队的围攻受到对方炮火影响而陡然变速,经验丰富的老兵们在这样的攻防转换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沉稳干练,而在营地西面的冰原上,四辆履带式战车移动的身影已是依稀可辨。根据侦察部队之前探察到的情报,苏军登陆部队配备了十辆左右的t-34/85坦克,而没有以往常见的kv、is系列重型坦克以及威力强劲的自行火炮,所以,眼下基本可以判断那四辆就是东线最熟悉的老对手。己方这边,投入正面进攻的共有二十多辆雪地涂装的豹式坦克,排头几辆亦进入了视线范围。想当初在东线鏖战,德军装甲部队大多数时候都在进行以少敌多的战斗,如今难得一改往昔局势,再加上不少豹式都装配了红外线瞄准器且能够得到步兵的强力支援,赢得胜利顺理成章,仅有的悬念在于战斗结束的时间以及自身损失。

须臾,一戴雪地钢盔者滑雪而至:“长官,一连各部已悉数抵达战场,目前进攻营地的战斗受苏军坦克和火炮的影响……”

初次担当夜间战斗营的直接指挥官,林恩可没有畏首畏尾、寻求中庸,下属的这番报告缺乏营养,他耐着姓子听了一半,打断道:“嘿,伙计,放松点,我正看着呢!瞧,我们的士兵已经在营地两翼组织了新的战线,他们的表现完全是战场的主宰者。”

这位名叫塞拉诺特的夜战连长愣了一下,他潜意识里或许将自己当成了劳伦茨.巴赫那种气场强大的偶像派指挥官,其实两者之间的风格是大相径庭的,而当他转头望向战场时,也便意识到这处雪丘其实是个非常理想的观察位置。冒着被流弹击中的危险在这里纵览战局,需要的不仅是也能够气,更得有迅速而敏锐的洞察力。

端着望远镜观察了一会儿,林恩又道:“还有500米……少校,我觉得我们的士兵在双方坦克交火前至少能干掉两辆t-34,你说呢?”

塞拉诺特连忙点头:“当然,负责火力支援的战斗组配备了多支‘长棍’,利用地形对付这几辆苏军坦克是不成问题,但后面的苏军火炮非常精准,他们肯定是受到了实时的校射指引。”

这“长棍”可不是面包,而是帝国近卫军官兵对45年型88毫米反坦克火箭筒戏谑的称呼,它进一步改进了火箭弹的动力装置,使得发射者无须再使用护盾避免尾焰灼伤。管状发射器的外形与美军的“巴祖卡”非常相似,有效射程仍在150米到200米之间。根据测试结果,这种武器能够有效对付与豹式同级别的坦克,t-34亦在其列。

“嗯,电话线……希望我们的特战分队能够尽快找到并切断他们的电话线。”林恩说这话时,目光有意往上瞟,除了利用地形提前在作战区域隐蔽的小股侦察人员,用以破坏对手通讯联络的任务交给了第二批搭乘滑翔机降落的伞兵,他们需要在空中判断地面形势,从而寻找敌人力量薄弱的区域进行速降,想方设法切断敌人各个营地之间的联系,伏击敌人的交通员和小股部队。综合来说,他们的作战强度不逊于正面的夜战部队,出于各方考虑,他们既没有配备红外夜视武器,也没有使用夜战武器的专门训练。

说话间,一直在向营地推进的四辆苏军坦克接连发炮,有的炮弹落在营地边缘,有的越过营地砸在前方,它们爆炸的火焰是明亮刺眼的,给进攻方造成的损伤却微乎其微。看到这个场面,林恩当即判断它们即便装配了电台也完全受到了干扰,又不可能利用有线电话与步兵联络,此时基本上是处于读力的作战状态,对战局的影响非常有限。

“少校,组织你的部队从左翼发起进攻,要尽量一鼓作气的攻入敌人营地,即便解决了全部敌人,也继续鸣枪并使用手榴弹,明白我的意思吗?”

听到林恩发出的指令,塞拉诺特盯着这位年轻上司的眼睛看了两秒,点头道:“明白了,扰乱苏军坦克手的判断。”

林恩没有过早称赞下属,他希望在此战之后能够继续担当夜战部队的指挥官,使之成为自己一步步实现战略宏图的助力,亦算是替巴赫继续保全这支战斗力极强的特殊部队。他转头望着前方:“执行吧!”

塞拉诺特以雪杖助力直接从雪丘上直冲而下,风一般朝着进攻部队的左翼去了。

林恩的望远镜中呈现的画面仍然是深黑与昏黄交织的主色调,在这晴朗的夜晚,月光显得不够给力,远处的冰原中,敌人的四辆战车有一半处于静止或慢速运动状态,两辆在继续向营地推进的过程中也减慢了速度,差不多过了两分钟,前面两辆停下来以火炮和机枪朝营地北侧也即是进攻方的右翼倾泻弹药,后面两辆这才启动并以较快的速度跟了上来。随着距离的拉进,林恩隐约看到它们的炮塔后面有人在探头探脑,在战场上使用坦克载步兵算是苏联军队首创的战术,作战效果与人员损伤截然对立。看到了己方坦克,一些自感处境糟糕的苏军士兵撤离营地朝它们奔去,尽管他们在移动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压低重心且不时地利用雪丘和冰原中的天然沟壑隐蔽,但使用红外夜视仪的夜战射手们根本就是一群无情的猎手,他们像是对付林间的兔子,把那些将背部暴露给自己的苏军官兵一一撂倒。

距离营地还有300米——可能还不到300米的时候,四辆前后错开的苏军坦克放慢了推进


状态提示:第174章 闪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