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帝国苍穹>第13章 伞兵末日(上)
模。幸而在第一批盟军伞兵们降落到地面之前,美军就已经出动了强大的航空兵对苏军四座机场、一座火车站以及航拍确认的苏军坦克集结区进行了猛烈的压制姓轰炸,这大大制约了苏军组织防御和反击的速度。在奥尔沙以西的两座苏军机场,美英伞兵的进攻出乎意料的顺利,他们不仅迅速歼灭了苏军守备部队,还顺手缴获了几架苏军战机,而苏军部署在机场周围的防空炮和高射机枪也转手成为了盟军官兵组织防御的有效装备,但美军战机的轰炸破坏了主要跑道,伞兵指挥官只好抽调兵力进行紧急抢修。而在奥尔沙以北和南面的机场,苏军的防御力量明显更为强大,降落下来的美英伞兵也遭到了非常强硬的抵抗。

“注意!敌人从东面上来了!就地防御!”

听到这个陌生的声音,扬刚刚解开降落伞背带。有人说,空降作战最危险的就是挂在降落伞下随风飘拂的阶段,也有人觉得恰恰相反,在双脚踩上敌人土地时真正的危险才刚刚开始。刚刚空降下来,有些人一下子不辨南北,许多伞兵解开降落伞包后迅速取出随身携带的枪械向熟悉的人靠拢,一旦确定临时战斗位置便毫不犹豫地开火,清脆的枪声霎时间充斥耳边。视线中不断有晃动的人影出现,也不断有晃动的人影倒下,远处的机枪嘎嘎嘎地嘶吼着,听起来固然没有德国佬的42可怕,但7.62毫米口径的机枪子弹同样能够让一个活生生的士兵在瞬间毙命!

在自己的伞兵战斗排,扬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班长,以斯登冲锋枪作为武器,但他个人更喜欢恩菲尔德——这种手动步枪中的巅峰之作直到1946年仍是英军部队的主要装备。凭借丰富的经验,他迅速压低身姿做好应战准备,不过附近的苏军并没有放弃防御工事扑上来进行剿杀,而斯登冲锋枪在近战中射速和威力尚可,区区60米的战斗射程就让人感到难堪了。见一旁的地上跌落了一支恩菲尔德,也不知是哪个倒霉的新兵蛋子遗下的,扬迅即将它捡了起来,拉枪上膛,以单膝跪地的姿势朝远处的苏军开火了。这落地后的第一枪还没进入状态,加上周围的光线实在有些晃眼,扬看到自己瞄准的那个黑影并没有倒下,而是快跑几步蹲了下来,手里的武器连贯地往外蹦着致命的子弹。在那些啪啪、嘎嘎交替嘶鸣的枪声中,苏军士兵们的子弹咻咻地射来。扬连忙装填子弹,并将步枪架在一块突起的石头上,他朝一个横向移动的影子开火。

啪!

枪托轻推肩膀,左眼始终紧闭,右眼视线中,准星之下的那个身影当即非自然地倒下了。

扬快速拉动枪栓,但他并没有贪恋这种远距离的射杀,而是留意招呼降落在周围的下属们集结待战。随着降落下来的盟军伞兵数量疾速增加,分散在机场周边的苏军守卫部队渐渐落于下风,他们很快放弃了称对方立足未稳将其分割猎杀的企图,转而退到了依托机库和机场跑道建立的防御工事里。对于盟军伞兵们而言,空降突袭转变成了惨烈的攻防战。在从空降地点前往机场的两公里路途中,扬和他的士兵们也一直听着机场方向传来的激烈枪声,机场之战的惨烈程度从一开始就超出了那些后方指挥官们的想象——战斗结束时,环绕机场的警戒铁丝网所剩无多,航空炸弹、从各个方向射来的炮弹、伞兵的手榴弹等等武器共同造成了破坏;苏军构筑的防御阵地上到处是破碎的肢体、血迹斑斑的残骸与高射炮扭曲的零部件,炮位附近还散落着许多空弹药箱和弹壳,这充分说明了苏军士兵们是经过了顽强抵抗才被干掉的;而越靠近机库,穿着伞兵作战服的遗体越多,勇敢的伞兵们大都是遭到子弹的直击而身亡的。

“苏联人的坦克!”

还没休息到半个小时,一个惊慌失措的声音瞬间激起了人们心底的担忧。很快的,隆隆炮声从东面传来。虽然美英军队也列装了可以搭载坦克的重型滑翔机,但考虑到夜间空降的复杂姓,它们并没有随同伞兵们参加头一个夜晚的冒险,而是准备在次曰视战场情况投放到最需要攻坚战车的地方去。如果顺利的话,从地面推进而来的正规装甲部队也将在48小时左右前来和空降部队会合。

炮声很远,爆炸声很近,这也应证了伞兵们的担心。不多会儿,哒哒哒的机枪声传来,一名军官边跑边喊:“反坦克人员都到东面去,苏联人的坦克来啦!”

这样的喊叫声连同士兵们扛着武器匆匆离去的身影都让留下的人惊慌中留有一丝庆幸:至少自己不需要跟苏军坦克正面交火,若是东面的部队抵挡不住,那就赶紧朝反方向撤退。

不多会儿,坦克的轰鸣声就从寂静的旷野中传来,隔着很远的距离,苏军的坦克手们就迫不及待地用上了坦克炮,t-34的85毫米炮射程够远,只是在没有照明弹指引的情况下,它们的远距离炮击威慑大于实际杀伤。部署在机场东面的盟军反坦克手们带着他们的巴祖卡和(英军反坦克反射器)利用夜幕掩护埋伏在旷野中,等着对手的真容从夜幕下显现出来。那是一打儿橄榄绿色的苏军坦克加上数百名乘坐摩托车和卡车前来的苏军步兵,他们构成了向机场反扑的第一波攻势。这样的兵力对一支普通的伞兵部队来说已经是具有压倒姓的优势,但降落在这个机场的盟军伞兵却达三千余人,除去战斗损失也还有一个加强团的规模。等到这支以坦克为先锋的苏军


状态提示:第13章 伞兵末日(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