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因国防军一线部队对机枪的需求很大,他以专业眼光认为按照传统枪械制造工艺很难满足这样的需要(它采用机械加工,将一块实心金属利用车床、铣床等加工,切削掉不必要的部分,金属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既浪费材料。又花费很多工时)。他认为机枪采用金属冲压工艺制造是必然趋势,其实用金属冲压工艺生产的19式不仅节省材料和工时,还更紧凑。
一挺37式机枪的生产工时其实比19式机枪还少一半。75个工时左右(如果以三班制生产只要三天又3个小时就有一把全新的37式机枪出厂)。而19式机枪则需要150个工时,并且透过冲轧的方式还可以节省材料成本,因此原来生产19式机枪时需要花费150华元,生产37式机枪的时候下降到只要120华元帝国马克。
另外37式机枪并没有采用重管设计。所以连续射击时枪管的升温速度很快,不过工程师对于更换枪管的程序也下了功夫,因此有经验的射手3秒就能拉出滚烫的枪管换进新的枪管。
对于新的37式机枪,由于较高的可靠性和较低的成本,所以国防军的将领们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历次同苏俄红军的边境冲突中,新登场的37式机枪更是屡立战功。
——————————
除开普通的步兵武器外,在其他方面国防军也进行了许多更新。
像是原有的18式冲锋枪等等,另外由于汽车制造技术的进步,国防军也向国内的各大汽车公司定制了一种快速、轻型、全地形越野车(载重14吨,作一般用途(包括侦察、少量载货等,同时能够支架12.7口径重机枪。
从某种程度上讲,大概就和美国的吉普车差不多…
这种越野车使得士兵的机动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再加上不需要用脚走路了。所以普遍得到了士兵们的欢迎。
除了越野车外,新的装甲运兵车、坦克、自由火炮等也都开始进行小批量装备。
另外新的战斗机、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等也都开始投入使用。
和陆空军相比,海军的变动就比较小了。
如大洋舰队的十艘主力舰,由于战列舰的作用在未来会减少,所以这十艘战列舰仅仅只是被改装成了能够跟随航母编队作战的高速战列舰,至于新的战列舰开工计划则根本没有。
除了主力舰外÷的轻、重型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到是更新了不少。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水下舰队。
由于技术的进步,潜艇部队装备了大量的3000吨级大型潜艇和2000吨级的中型潜艇。
另外新的护航航母也在设计当中。只不过目前还没有开工建造,毕竟现在还没有进入战争状态,还不需要这些无法伴随航母编队作战的“东西”…
同时新式的迷彩服也已经被研制了出来,虽说不可能和后世的数码迷彩相比,但和这一时期单色的作训服相比还是要强出许多倍。
只不过这种迷彩服比较容易仿造,所以目前木财富的存在还处于保密状态,只能战争正式开始的时候,才会让下属的一些服装厂正式生产。
当然,上述这些都是改变过的,没有改变过的也有很多。
毕竟有很多东西都是经典的,而所谓的经典就是不容易褪色,不容易被淘汰…
比如说目前国防军依然装备在一线部队的勃朗宁****。也就是勃朗宁1911****,虽然在军中已经服役多年,但是国防军依然没有过替换的想法。
早年的时候到是有人想过,用9口径的****替代勃朗宁,毕竟11.43口径的后坐力实在是太大了一些,何况还是****。
不过对此军方却有着很强烈的反应,在这点上无论是陆军、空军还是海军都是如此。虽说9****弹的杀伤力也不错,但是军方还是要更迷恋11.43口径一些,套用军方的说法就是。
“我宁愿用一枪就能让敌人下去死的,也不愿用那种挨了五六枪后依然能对你反击的…”
嗯,虽然1911存在着后坐力大,容弹量少的特点,但却能对无防护目标造成严重杀伤,这点是9****弹也适合有灭音器的武器使用——————何况这一时期还没有什么防弹衣一类的东西…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堪称经典的毛瑟g98步枪已经被退出了现役,但来自大洋彼岸的勃朗宁1911却依然奋战在国防军的第一线。
不过虽然1911就算在用个几十年估计也无所谓,但是军方还是对这种****进行了某种改进得它的结构能够更合理一些。
由于陆军有着相当丰富的使用经验,所以军方根据在一战和对苏冲突中积累的经验,要求兵工企业对1911进行一些外部改进,改进时间自1920年中开始。包括扳机稍微后移、加大扳机护弓、加阔准星、握把近扳机护弓的位置加上凹槽、加长握把保险上方的突出部以避免射手虎口被击锤锤伤、加厚握把尾部(后来版本又再被简化了)、加长击锤以利于操作及简化了握把上的纹路等。
由于没有进行内部修改。因此内部零件仍可与1911互换。
由于这些改进,使得1911的人机效能提高很多,陆军和空军也对这些改进赞不绝口…
——————————
“凌波…”
在日本内阁总理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