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七百零九章 上树

赵祯朝人才济济,星光璀璨,让后世叹为观止。但各人有各自的特se,例如贾昌朝,也不能说他一无是处,xing格yin柔,可也想使国家好。若是一棍子将他打死,肯定是不对的。

郑朗看轻范仲淹发生的庆历新政,看重范仲淹的德cao,略有些偏差,庆历新政是不能将它一味夸大,可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不改宋朝是死,改说不定还有生的机会。

但有的人很古怪,例如欧阳修。

说他是文坛大家不假,可在官场上说句不好听的,在郑朗心中就是一个地道的神经病。

除了一个范仲淹,所有大臣他都看不起,好朋友蔡京是媚臣,韩琦是小人,更不要说贾昌朝吕夷简等人。然后用他的大嘴巴与笔杆子当棍,拼命地搅,搅得整个朝堂乌烟瘴气。

因此招来许多大臣的憎恨。

比如杨ri严。

那件事使欧阳修好几年不能抬头。

仅是杨ri严还不能倒欧,隐隐在杨ri严倒欧过程后面还站着一个人,陈执中!生xing古板安静的陈执中,根本看不起欧阳修的轻浮狂躁。于暗中隐隐地做了推动。

欧阳修不是穿越者,否则他一定会在心里说,俺们做了什么,这是在北宋,贞cao观念不严重,并不是后世饿者死小,失节者大的年代,大不了就与晚辈嘿咻几下,值得这么整的么?因此闻听陈执中府上三婢惨死一案,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

欧阳修出手。可是赵祯朝后期最强大的武器。

他的文笔无几人能及,写了一篇奏折,这个奏折远胜于赵抃那篇。说“见宰臣陈执中,自执政以来,不协人望,累有过恶,招致人言;而执中迁延。尚玷宰府。”

“执中不学无识,憎爱挟情,除改差缪。取笑中外,家私秽恶,流闻道路。阿意顺旨,专事逢君,此乃诌上傲下愎戾之臣也”

等等。

赵祯看到欧阳修奏折后哭笑不得。

对陈执中赵祯也隐隐有些不满,可一直在用,有赵祯的考虑。这几年首相变动很大,先是文彦博贬出朝堂,郑朗因事务去了南方,接着庞籍判到延州,梁适也贬出朝堂。前后总计三年时间,仅是首相位置上。就出现四次调动,宋朝文臣升升降降很正常,可调动得密集,也就不正常了。会严重影响政策的延伸xing。

缺少掌控大局的人,郑朗还在潭州。庞籍在西北,谁能主持这个国家大局。难不成是欧阳修吗?扯蛋也不是这么扯的。陈执中虽有种种不足,包括德cao才能吏治等等,可多次为相,经验可以稍稍弥补这些不足。

最后一条赵祯自己无视。虽他喜自虐,因此大臣敢于进谏。可不能所有大臣天天不办正事,专门进谏弹劾,陈执中能处理政务,也比较听自己的话,虽对陈执中不满,心中也有些不舍。

于是做了一个宣判,让欧阳修外知蔡州,贾黯知荆南。理由很简单,奏折是奏折,比如欧阳修弹劾郑朗的奏折严格说是奏折,非是弹劾文,这个没有什么制约。欧阳修与贾黯弹劾陈执中的已不能算是奏折,而是真正的弹劾文案。欧阳修是翰林学士,贾黯是知制诰,皆不是言臣。

闻听两人补外,赵抃停下与范镇的争吵了。

赵抃倒陈,范镇不同意,认为朝廷设御史是以防谗慝,而非使其自为谗匿,如御史台诸言臣说得是对的,那么陈执中可以诛斩。如不是,当诛御史。认为御史台小题大作,一个劲的倒相,最终会妨碍政务。倒相倒得光彩,可最后宰相能让御史台倒来倒去,成为烫手的山芋,谁来担任宰相,谁来治理国家?

进谏重要,处理政务才是国家最终目标,这个轻重要把握住。

真相是不是这样,谁也猜不透范镇的内心世界。

因此知谏院与御史台发生第三次严重的对掐。两大言臣机构掐来掐去,反而将陈执中这个当事人遗忘。

听到朝廷处分欧阳修与贾黯,孙抃又想起正事,进谏道:“窃见近ri以来,一些正人贤士,纷纷引去,吕溱知徐州,蔡襄知泉州,吴奎黜知寿州,韩绛知河阳。此皆众所共惜也,又闻欧阳修知蔡州,贾黯知荆南府,侍从之贤,如修辈无几,今坚yu请郡者,非它,盖因不能奉权要,万一有缓急事,陛下何从询访,何从质正,还望陛下勿使修等去职,留为羽翼,以自辅助。”

赵祯同意。

这是赵祯xing格决定的,虽然欧阳修倒来倒去,倒得所有人测目而视,同样也倒得一些牛鬼蛇神不敢胆大妄为。这是为政的唯妙唯肖之处。

但欧阳修这件事再度提醒赵抃。

还是正事要紧,陈执中一ri不倒,国家一ri不得太平,不与范镇争辨了,只论陈执中,上奏数道奏章,看到赵祯还是无动于衷,使出刹手锏,陛下,不同意罢黜陈执中,请将俺也补外,以避陈执中。

听到这件事,郑朗忽然想到后世,明朝,东林党。

皇上,你庭杖俺,打得越厉害越好,俺马上就能扬名天下。外放大州比挨庭杖可轻松得多……

中间是有许多清直大臣,可无形中在走向一条更戾气的道路。

赵抃等大臣一起相逼,赵祯投降了,出陈执中判亳州。

倒陈大戏落幕,以文彦博为吏部尚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宣微南院使,富弼为户部侍郎同平章事。

然而赵祯让言臣弄得心中戚戚,特别是文彦博。几年前是带着争议下去的,为了文彦博,包拯与王举正同样掐得死去活来。想了想


状态提示:七百零九章 上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