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红色警戒之民国>623章 深夜炮击

“清冈正照二等兵,背诵一下我舰对瓜达尔卡纳尔岛敌人机场的”主炮枪炮长岩田下达了命令。岩田大尉是一个狂r清黄海海战、r俄对马海战的军舰和战术背得烂熟。

他要求部下不停地训练:搬炮、装引信、测距、击发。“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也不如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呀。因为它们浪费了九千九百颗炮,并且需要一百倍的士兵来o纵。”他不知重复了多少遍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的话。似乎他这个人就是为海战而降生到世界上的。

正照不像岩田,他对战争兴味索然。他从小喜欢各种植物和小动物,幻想将来当一名生物学家。他好不容易考上了庆应大学,正热心于自己的科学前程,战争爆发了,r军入侵东南亚,所有的大学生随时可能奉召入伍。

他决定参加海军。他听过陆军和宪兵队在占领区杀人的劣迹,他觉得海军的手还干净,打仗也是光明正大地同敌人的舰队作战。

后来,他终于中止了学业,在联合舰队第三战列舰战队的富士山号战列舰(前面有写过,前两章忘了提了。)上当一名二等兵。[

“清冈正照,我舰对敌人机场的she击距离”

“进入she击时两万零五百米。航向75,航速十八节,she击中段一万五千米,she击四十五分钟,退出时两万一千米。”

“使用种和she角”

“九一式穿甲,破坏机场跑道,she角15度,零式燃烧,定时引信,三式榴,跳,延时引信,摧毁飞机,she角30度。”

正照一口气背下来。对于一个大学生,这点儿数据实在算不得什么。但他不感兴趣,偏偏岩田大尉要求极严,常常把他从梦中醒,『逼』他背出she击诸元。他不得不像背林奈的分类学一样地背这些枯燥的数字,还要像捷克作家恰佩克所写的机器人一样把炮装入炮膛,然后取出来,再装进去…。

富士山舰是昭和八年(1933年)下水,十年加入r本海军的新型主力舰,当时,盟军海军引以为自豪,它毕竟是一款以中华昆仑山级战列舰为作战对象设计出来的主力战舰。而且还在当年苏r库页岛海域海军对峙的时候,让r本海军占据了优势。

然而当时r本的许多工业并不支持一下子建造排水量超过五万吨的战列舰,服役后问题不断。昭和十三年,不得不在吴港入坞大修和改装。改装的时间拖了两年,重新下水时焕然一新。然而富士山舰的自动输机经常失灵,水兵的基本功是手装填。现在,she击诸元也好,手装填也好,全都用上啦。

正照幻想着混过战争,重o学业,这些想法全都被情的现实粉碎了。

富士山舰和它的姊妹舰八重山组成了第三战列舰队,在六艘驱逐舰的掩护下,沿着所罗门群岛向东南方进发。所罗门群岛是两串平行的岛群,南边的一串又多又碎,其中的大岛是布于维尔、瓜达尔卡纳尔和圣克里斯托巴尔岛,布干维尔和瓜岛已有中华军队进驻。

另外还有几个重要的小岛:肖特兰岛、维拉拉维拉岛、科罗班格拉岛和新乔治亚岛,这些岛上驻扎着r军。北边的一串都是大岛:圣瓦泽尔岛、圣伊莎贝尔岛和马莱塔岛,由于地形崎岖,r美两军都没有驻兵,中华也没有意思进驻这些价值不大的岛屿。

两串岛屿之间的海峡,平均宽度约五十公里,最窄处仅十余公里,像一条水上运河。它叫做“狭口海峡”,美国人干脆叫它“槽海”。

五十三岁的栗田健男海军少将率领着这支战列舰队。就他的本意,反对把珍贵的战列舰派到狭窄的“槽海”中去冒险,因为敌人的飞机、潜艇和鱼雷快艇都可能威胁战列舰。这种用战列舰去炮击飞机场的作法根本不合海战章法。

但是,新的联合舰队司令永野修身大将严令他去干。永野修身的理由很简单,盟军海军主力一直在瓜岛附近活动,不摧毁飞机场,敌机将威胁比战列舰更重要的航空母舰。

“飞机场已经成了全世界注意的中心,务必摧毁它,好好干吧,栗田君。”永野修身下了结论。

美r联合舰队经过了几个月的训练磨合,好不容易形成了联合战斗力。此刻,中华的太平洋战区已经把攻势进到了澳大利亚。作为南太平洋上最后的防线,不管是r本人,还是美国人,已经退可退了。

一旦澳大利亚上出现中华军队,盟军在太平洋上最后的利益,便成为了中华的囊中之物了。

为了保护最后一块防地,r美联合舰队只能在就此向中华展开海面攻势。只要尽可能的削弱中华海军,那澳大利亚不但能够确保碍,也能够一改战争的态势。保证这场战争最后的结局。

r美两国的陆军对战列舰的炮击也寄于厚望。自从岛上的盟军对中华占领飞机场的多次进攻失败以后,驻拉包尔的第十七军司令百伍睛吉中将咬牙切齿,把当初r俄战争中屡建战功的帝国第二师团——仙台师团派到瓜岛,限期攻克飞机场。

百伍将军对栗田将军说:“你的战列舰队顶一千门野战炮,祝阁下成功。”[

天黑前,第三战列舰队已经驶入圣伊莎贝尔岛海域,这里是瓜岛上中华空军侦察机的极限航程。

五月十三r,在所罗门群岛这个纬度上七点四十分天黑,太阳一下山,栗田一声令下:“高速前进,进入瓜岛战区!”

瓜岛接近了。栗田舰队以二十八节航速从北方接近萨沃岛。当萨沃岛黑se的山影处于富士山舰


状态提示:623章 深夜炮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