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戎州往事>第149章 缘分 古塔论画

第三十章:缘分

五、古塔论画

1968年下半年油画《**去安源》风靡全国,印刷厂开足马力,哗哗哗地印,很快就覆盖了所有能覆盖的地方不仅如此,当这画的印刷品通过华书店到各单位时,单位还组织员工喜迎宝像,在大街上敲锣打鼓地欢呼游行

城里前不久刚迎接领袖送给工人的礼物——芒果,也是盛大游行,载歌载舞,锣鼓喧天这次是迎接领袖本人画像,游行是闹热非凡画被布置在竖立的巨大的木架子上,有人抬的,有车推的,都被欢呼的人簇拥着,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后面紧跟的是举着欢迎横幅的人,然后是锣鼓队伍敲鼓的壮汉,头上扎着红带子,腰上也缠着红绸带,一起一落的鼓槌上也系红绸子,激昂的鼓点,引导着后面迎接“宝画”的革命群众一路上锣鼓喧天,红旗招展,欢呼声不断,响彻九霄外

张二胡走在游行队伍中,他对游行没兴趣,想着自己的心事,机械地随着队伍走他不时抬头看着走在队伍前面的赵洁,她那熟悉的大辨子,拖到腰际,那手绢扎成的蝴蝶结,随着行进的步伐在后背翻飞着他和赵洁的恋情早已经公开,团里的人似乎都接受了这种现实,就连那个演洪常青的演员也明白了这点,不再总缠着赵洁而让他不安的是,小赵告诉他,书记昨天笑嘻嘻地对她说,准备跟她介绍一个人,不像是开玩笑,也没有往下说张二胡想,是啥人?值得书记亲自出马?

“张二胡,你们团也出来啦”

“张二胡,你们出来的人不少啊”

正在想心事的张二胡被招呼声惊醒,原来是迎面走过来的队伍中的老桑和大史在喊他那些年各种名目的游行,有时是一个接一个的,有时是隔三差五来一次游行队伍很多,都要经过主要街道,街道并不宽敞,只能缓缓通过当不同的游行队伍从不同方向交汇时,游行队伍往往得擦身而过,再加上围观的群众,主要街道上是熙熙攘攘,人潮如流此种盛况,成了那些年月的一种景观

“你们也出来了,看见老万了吗?”

“没有看见他他们单位人少,是集合在文化系统的队伍中走的,听说他们出来得早,有可能已经回单位了”

两支游行队伍交错后,又沿着各自的路线走开这时街边围观人群中吴能和李轼正在驻足观看,他们从图书馆出来,正准备去找方二一道去江边的,赶上了游行队伍,拥挤得走不动,干脆停下来看一看吴能认识张二胡,他跟张二胡学过吹笛子,跟张二胡算是亦师亦友他冲张二胡挥挥手,张二胡漫不经心地点点头,还在想他自己的心事吴能告诉李轼,这人就是张二胡,笛子吹得好,不比他们团里专门吹笛子的人差

听吴能一说,李轼只是随意看了张二胡一眼他对任何乐器都一窍不通,所以对当地的乐坛翘楚也不甚了了但这张脸他有点面熟,他在脑壳里搜索是在啥地方见过此时的他也想不到一年后,张二胡会和他在一个工地混饭吃这时他们只是看客,不在学校了,也不参加诸如此类的活动,只是冷眼旁观这些闹热的活动,觉得是那样的可笑不过就是一张领袖画,居然能引起这样大的声势

吴能问:“前一阵迎接老人家送给工人的芒果也是这样气氛隆重,你看到了吗?”

“没有听说了,在家里没有出来看我最烦这些乱哄哄的活动,锣鼓声大得来把耳朵都震聋上街要是遇见跳忠字舞的,跳的人跟打了鸡血一样,一个二个扎劲得很,我都绕着走对多数人来说,隆重只是场面上的事,虔诚是呈下降趋势”李轼摇摇头回答

“是啊,你这一说,我就想起一两年前,我也是这样起劲的,满大街游行,挥着一本语录,还满以为自己最革命似的现在想起来,自己都觉得可笑得很”听李轼说像打了鸡血,吴能也情不自禁地笑起来

这时,李轼想起来,前一阵他在画家万老师家见过张二胡,他们在商量去写生的事当时,万老师还问他去不去,李轼谢绝了,说有一段时间不捏笔了

***

过了几天,张二胡他们又去旧州坝写生

旧州坝离市区不远,在岷江北岸这里景色秀丽,坝子被绿色覆盖,灰白色的旧州塔就屹立在绿色的原野上,很醒目旧州塔是建于宋代的一座砖塔,此塔呈方形,没有一条弧线,方方正正、棱角分别,线条流畅当年中国营造学社梁思诚等人,曾对此塔进行测绘考察旧州塔在江岸矗立**百年,从宋朝至今,虽历经风雨,神采依旧往上游一点,就是大佛沱摩石刻,崖壁高耸于江边上,古人留下许多别具特色的佛像山崖下江水湍急,一个慈眉广目的弥勒佛头像,对着那滔滔不绝的江水,其意颇似上游的嘉州大佛

此处江面宽阔,比岷江口江面宽出一二倍,看着对岸景物,已是莽莽苍苍对岸河滩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芦苇,正是扬花季节,芦花飞雪一片,迎风起舞,令人陶醉

休息时,赵洁对张二胡说,建议你们下次写生时,到对岸的芦苇丛去张二胡问,为啥?赵洁说,你们画画时,我可以去采集芦花张二胡感到奇怪:

“你采那个干啥?”

“用芦花装枕头,睡着可以高枕无忧”

“真的假的?”

“反正我听说是这样”

“那好,下次我们就去对岸”

在一旁的老万说:“小赵,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像我们一样写写生”

“万老师,我可不行,从来没有画


状态提示:第149章 缘分 古塔论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