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轼点点头说,我见过农村的学校,确实恼火。宗陵接着说,农村学校也少得很,有的一个公社才有一个小学,远的学生为了上学得跑几十里路。所以农村娃儿能把小学读毕业就不错了,能考上初中的就算是烧了高香,要是那家娃儿能考上高中,那就是祖坟上冒青烟了。宗陵说他们公社就有一个考上这城里高中的,都说是他先人积德了,要不是赶上了文化大革命,说不定还能考上大学也保不齐。现在也成了回乡知青,但也不错,当了大队会计,也算一级干部了,要是以后再混得好点,说不定还能到公社当一个干部,那就是脱产的干部了。
***
一同走着,李轼想的跟宗陵完全不一样。李轼心想你宗陵就做梦去吧,农村娃儿要考进城里的学校谈何容易。城里的中学不要说高中,就是初中里也找不到几个农村的学生。李轼他们年级一共两个班,他们这个班上一个农村的学生都没有,另一个班有两个学生是郊区农村的。高68级三班有几个学生是从周边县农村来的,据说就是降低分数招收进来的,说是要执行阶级路线,照顾贫下中农子弟入学。这几个学生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垫底的或不及格的,还得老师开小灶。这几个学生自身整得很恼火,旁边的同学说这是拔苗助长,拔苗的人累得腰痛,苗却长得半死不活的。
“文革”兴起,这几个学生都揭竿而起。其中两人成了保皇派组织领袖,三人成了造反派组织领袖,虽说是对立的两派,观点却是一致的。都说要保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教育路线,要铲除刘少奇的资产阶级反动教育路线,说现行的教育制度剥夺了农村娃儿上学的权利,他们要为农村娃儿争取平等的读书权利等等。李轼想难怪******要改革教育制度,看来出发点至少是好的。
宗陵走路还保留着那种军人的姿势,有一种气势,不过在李轼眼里觉得有点机械,他是一个喜欢自在的人。宗陵看李轼只顾想自己的,没有接他的话,就自言自语地说:
“我这辈子窝在乡下,就算了,不能再让我儿子窝在乡下。”
其实李轼也在想宗陵说的这些事,听宗陵这一说,他就想宗陵把希望放在儿子这一辈上,说明他也是一个有主意并执着的人。只是他这种希望要实现是太难了,明摆着的是,农村娃儿受教育环境及各种条件的制约,要靠读书跳龙门,实在是太难。而现在更是时机不对,现在全国的中学生都下乡了,厂矿也基本上不招工了。这种时候,你宗陵还惦着进城,做梦吧。但他不想揉碎宗陵这个美好的梦,既然是梦,碎不碎都一样。况且,自己不是也不相信这种状况能持续吗,这样一看,宗陵还真是一个有想法的人。
“那你就慢慢等那一天吧。”李轼一笑说。看着身边走着的宗陵,他想等宗陵的娃儿长大,十多年以后的事了,说不定社会早就大变了。
说话间,两人已走到大什字的十字路口,李轼往回家的路走,宗陵直奔电影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