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西河风雨录>第一百三十二章 ,火烧酒精厂(2)

杨万才平时看起来粗鲁,还有些玩世不恭,做事总是大大咧咧的,看中的女人非但没有弄到手,反倒弄得满城风雨,看起来丢人现眼,显得无能之极,智商极差。的确,在一些生活小事上,他表现出的也像是低能儿,很是叫人瞧不起,偏偏就是这个低能儿,打仗上总有一套“空前绝后”的办法,前后两任队长在关键时刻都对他委以重任,不能不说是慧眼识英雄。

当他带着大队来到通往冀州的公路上,面对光秃秃的路面和两边阡陌纵横的稻田地,手下的几个中队长立刻叫苦连天。在这无遮无挡的平滑大道上,阻挡拥有现代化装备的鬼子快速部队,简直是驱羊入虎口,就等着挨宰了,生还的几率差不多为零。这里没有任何地形可以利用,也无法构筑工事,就算能找到些门板之类的东西,那玩意也只能摆着好看,骗骗假洋鬼子,无法阻挡鬼子的炮火,更要命的是,你不敢提前行动,因为怕惊动鬼子。也就是说,公路不能破坏,不能挖掩体,不能准备一些简单的石块。而二十几米宽的公路,能摆下多少兵力,兵放多了,不是等于喂鬼子的炮火?

所有人看见这样的地势都傻了,最有脾气的也没有脾气了,让他们感受到的是绝望。

“队长,没有搞错!让我们来这里阻击鬼子?这哪里是打仗,就是让我们来给鬼子当活靶子。”首先发话的是一中队队长,他本来就是怪话大王,没事还喜欢鸡蛋里挑骨头,看见这个情景哪里还能够忍耐,脸都气白了。

“就是,这光秃秃的地面,事先又不能做准备,怎么阻击?鬼子一顿炮火轰来,咱们就完了。”另一个中队长说。

“嚷什么?像***老娘们。条件不好就不能打仗?咱老杨什么时候打过退堂鼓?当过逃兵?你们跟咱老杨打仗,什么时候吃过大亏?”杨万才瞪大了眼睛,不耐烦的说,看那架势就差踹对方几脚。“瞅你们熊样,也叫个爷们,活人还能叫尿憋死?”

杨万才一顿狂吼,臭骂之后也不管他们能不能够接受,膀子一甩,撩开大步,顺着马路往前走去。身子笔挺,眼睛胡乱扫射,嘴里还嘟嘟囔囔,像是在默默的数着数,然后就下了公路,顺着田埂往稻地里走。走在风干的田埂上,身边不时的有青蛙蹦来蹦去,在月光的映照下,彻底泛青的稻苗像海浪似的,层层叠叠的向前延伸,绿色的蚱蜢则像是跳远运动员,在展示着它们哪轻盈的身姿。几个中队长莫名其妙的跟在他的后面往前走,谁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在他们的记忆里,杨万才对风花雪夜可没有感觉,至于田园诗更是对驴弹琴了,从来也没有玩过深沉,今天的做法实在是反常,可是没有人敢去问。几个中队长都知道,他们这位队长要是不高兴,翻脸就是麻子,真是六亲不认。

也许是走够了,也许是想出了办法,杨万才那苦瓜似的脸上终于恢复了常态,硕大的脑袋扬了起来:“你们说,鬼子的快速部队有没有坦克,野战炮,装甲车?”

“装甲车也许有,坦克和野战炮不会有。”他的话一落地,立刻有人回答,这也是规矩。如果他说完的话没有人接,那就是瞧不起他老杨,既然瞧不起老杨,被老杨贬损就是活该,几个中队长都知道他这个脾气,谁愿意找不自在?

杨万才满意得裂开了大嘴,菩萨般的大手张开又合上,做出了有力挥拳的手势。“不管他有没有,咱们首先不能让他们靠近,鬼子的车轮子再快,它也不是坦克,开不进稻田地?”

“队长,你的意思……”一中队长似乎看出了点什么,脸上有了兴奋的表情。

“对头,你小子还不是木头脑壳,就是这个道理。咱们要想不让鬼子靠近,就要在稻地里设伏兵,只要鬼子***离咱们远,他的炮就不会太准,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杨万才得意洋洋的说,脸上的笑不加掩饰了,这就是杨万才,得意必忘形。用谭洁的话说:狗肚子装不了二两油。他的确是这样,心里有什么事很难藏住,都在脸上表现出来。“咱们在两面稻地和中间马路都放部队,互相支援,鬼子的机械化战车进不了稻地,就不容易靠近我们,他只能从马路的正面进攻。一中队,你们负责稻地的阻击,至于怎么修筑工事,不用我教给你们?”

“不用。”看着一脸坏笑的杨万才,一中队长瓮声瓮气的说,脸上讪讪的,因为他知道,如果说用免不了又会挨训,办法也不一定有,还会被杨万才骂成脑袋像个萝卜,何必找不自在。

杨万才笑了,他就是喜欢部下少说话,不提困难。“二中队,你们防守正面。现在首先要干的事,是准备一百麻袋麸子,二三十口箱子,没有箱子,货架子也行。”

“队长,要哪玩意干啥?再说了,这黑灯瞎火的,上哪找麸子和箱子。”二中队长不解的问。他就不如一中队长乖巧,脑袋反应慢半拍,所以挨训是必然的。

“你长脑袋是吃干饭的?这里遍地是稻子,村子里还能少了麸子?至于箱子,哪家没有?”杨万才果然开训了,眼睛瞪成了鸡蛋大。

“队长,就算老百姓家里有东西,也不会给咱们用啊?咱们又没钱买。”二中队长急了,心说他们是八路军的部队,总不能去抢!“这里的老百姓咱又不熟,也不会相信咱们,你就是借,人家也不会答应,你总不能让我犯纪律?”

“该犯也得犯,犯纪律也比掉脑袋好?”杨万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二章 ,火烧酒精厂(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