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教育现状论
vieioneac
文/安如山 成稿于2010年12月31日
中国自设立高考制度以来,我们就把英语看得比汉语重要。这对于堂堂的大中国来说,这是可悲的,也是可笑的。这对于聪明的中国人来说,也是极其愚味的,也是十分滑稽的。
英语有这么重要吗?
如山告诉大家,英语一点都不重要。最起码也不会有我们的母语重要。
可我们已将英语的教育放到了与汉语平起平坐的位置了。而且有很多人认为,它的重要性还超过了自己的母语。君不见有这么多的人把小孩从一出生就开始教英语,上幼儿园学,上小学学,上初中学,上大学仍然学,他们来到了社会,仍然在学。他们课堂上学,课余还学,有了老师教,还要请家教,跟中国人学了,还要跟外国人学。大家说说,这样的人生轨迹是多么的可悲呀!就好象他们的一生都献给了英语。这是多么的可悲呀。我们的人生是有限的。为什么要把我们人生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这个对于我们的人生毫无意义的一件事上呢?因为,我们这些学习英语的人只有千分之一的人存在着需要使用英语这种语言的可能性,甚至于更少。而我们的母语却是时时刻刻需要使用的。
这种滑稽的可悲现状的产生,主要是源于中国的高考制度。
中国当今的高考制度是一种极为可悲的应试教育体制。这种体制只关注考试成绩,而从来不关注交流水平的实质,而且搞全民一体化,迫使着全民人人要学英语,都不得不去学英语。
我就不懂,中国有13亿人,都要去学这鸟英语干什么?
如山认为:在中国13亿人中,只要有对外交流需要的人学好了英语就足够了。
可是,为了提高所谓的全民外语素质,中国政府在外语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几乎可以说是动用了中国教育资源的20以上来搞外语教育,却得来的是全民的“哑巴英语”和“中式英语”。大家说这是不是可悲的,甚至是可耻的一件事。
学英语的很多人有个误解,认为只要托福、gre考好了就行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当你的飞机降落在美国那块土地上的时候,你有没有机会在美国生存、发展下去,关键是要看你有没有能力去表达自己,和别人交流。如果你学的是“哑巴英语”,到了美国你将暗无天日,这里主要是指你没有发展前途。
我们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日常的交流和文化、技术的交流。
日常的交流是要交流思想和意识,达到互相理解的目的,哑巴英语和中式英语是绝对不行的。
而文化、技术的交流是专家们的事,一般人是做不成的,也做不来的事。这样的人是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由国家去专门培养,或者培养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即可的事。也范不着去掀起全民外语学习运动。
因此,我们目前的英语教育是有缺陷的。由于我们大家都是中国人,我们学习的对象也都是中国人,彼此能相互理解各自的“中式英语”,你点头,我也点头。但一碰到一个 native speaker 时,交流同样的东西,就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了,对方也很难听懂你在説什么。
因此,我们一般的中国人就别认真地去学什么英语了,要学的话,也只学一点点皮毛就可以了。
其实,我们学一种语言,最重要的就是利用这种语言来进行交流。
而我们的英语教育却是要把英语当作一个学问来做。从小到大,我们都是把英语当作一门知识在学,到最后,还是不会说英语。为什么我们会花了十几年、二十年的时间去学习,反而学的是一大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本用不上的东西呢?
我们究竟应该用什么方法能使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英语的交流呢?
语言的交流与掌握大量的词汇、句型、语法是两回事。其实,就语言本身的知识来说,我们所有的学习过英语的人都已经过关了。我们缺少的就是在交流中来运用英语,只有在交流中,我们才能与对方进行思维密码的相互破译。同样的话,在不同的语言交流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要想真正领悟对方的意思,必须与对方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了解美国人的思维结构和习惯,依然以自己中国式的思维习惯去推测美国人的思维,那么他学的英语就毫无价值。
那么到底我们该怎么办呢?
如山建议大家要把我们学习的目标收缩,把追求大而广的英语知识转化为追求实际的英语交流技巧,追求到学习最简单、最实用的英语上来。我们只要掌握与美国人之间交流的关键性东西,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国人的思维,从而学好口语。
我们必须找到学习英语的捷径,要花最小的力气而实现与外国人交流的目的。
我在这本书里会为大家找到这种方法。
prove your oral engli in clish?
如山会给大家回答好这个问题。
语言中最有用、最简单、最实用的部分,其实就是语言的共核。也就是说,是语言文化背景的共同部分。
如山所指的250就是语言公共的部分,即共核。
签到功能上线啦!累积签到次数就能兑换神秘大礼,点此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