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开导
“太子殿下去世了。”张锐见宋金刚与唐特吃惊地望着自己,长叹一口气说出了缘由。
“这……怎么会这样?从来没有听说太子殿下染病,怎么竟然就去世了?”宋金刚喃喃地说道,既像是问张锐,又像是自问。
张锐想起今日会议正要结束时,战区统帅部接到内阁的一封急件。韩擒看后神情愕然,几乎站立不稳,一下跌坐在椅中,半晌没有言语。
刘武周疑惑地从韩擒手中接信来一看,顿时泪流满面,只差没有号啕大哭。参会的将军们全被两人的反应惊呆。到底出了什么大事,让一惯镇定自若的统帅如此失态,让久经沙场的参谋长泪流满面?大家面面相觑、迷惑不解。
只有张锐隐隐猜测到这是怎么回事,心里既有点难受又有点担忧。从同乐对自己的谈话中,他知道皇帝对太子非常满意和看重,甚至想介绍自己认识太子。张锐离开上都时,太子还没有从昏迷中醒来,既然太尉已经提醒他不要参与此事,所以他回到战区后从未对任何人提起过太子受伤之事,也反复告诫对此事有所耳闻的亲兵,不得对任何人泄露。
现在看到韩擒与刘武周如此反应,心想,大概是我这个没有见过面的表弟过世了。自己离开上都时就得知皇后正在追查此事,但愿不要冤枉太多的替罪羊。
最后,中军官尚显拿过那封急件念给众人听。太子去世的消息使所有人都大感意外。他们从未得到过太子病重的消息,怎么就去世了?再往后听,更加震惊,包括已猜测出太子病逝的张锐。
原来,内阁来信讲了四件事。一是伯安太子因病于6月5日上午,在明德宫内去世。二是帝国监察部于6月8日查获一桩谋反案件。涉案人员众人,为首身份特殊。就连同乐后宫中的两位贵妃淑妃与宜妃的娘家人都参与进去。三是,立丽妃所生地六皇子五岁的世平为新太子,即日世平将移居皇后的长乐宫居住。四是,命令前线各军团为去世的伯安太子举行哀悼仪式。
令张锐震惊的是这些事情发生得太过离奇。什么狗屁谋反,稍稍有点常识的都知道明显是诬陷。身为皇帝的妃子会谋反?她的娘家人敢谋反?特别是淑妃,她亲生儿子是五皇子福常。论次序他是排在第二位地皇位继承人,伯安太子病重,稍有智商的都明白,太子之位就摆在福常眼前,淑妃难道有舒坦日子不过,还要参与谋反?
还有那些名单里提到的参与谋反的人,一听名字就知道都是与两个妃子娘家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人,所以说这个谋反案件基本上是两个妃子的九族之人。这里面没有一个手握兵权之人。这样的谋反能成功?
张锐悲哀地想,唯一的解释就是淑妃与宜妃成了太子案件地替罪羊,她们的娘家算是被灭了九族。淑妃、宜妃被赐死,五皇子福常为贬为庶人,数百太监、宫女受到牵连。 [满门抄斩,前前后后千余人为此丢了性命。当初太尉让我赶快离开上都是有道理的,看看这架势,一旦涉及到险恶的内廷之争。不仅自己难逃一死,整个家族都要跟着遭殃。
令张锐感到最难以理解的还是六皇子世平由皇后抚养。被册封为太子也就罢了,怎么还让他去皇后地长乐宫居住呢?就算他年龄小,还不适合单独到太子的明德宫去居住,但也应该住在他的生母丽妃的宫里,怎么和皇后住呢?张锐百思不得其解,也想不清楚其中地奥妙。心想,据说伯安太子是皇后本人开蒙的。也许是皇后想亲自教育新太子吧。
几件事情连在一起,明眼人都看得出必是与伯安太子去世有关。朝廷以不能自圆其说的理由对外公布,即使疑点多多,谁也不敢说三道四。伯安太子去世、两妃赐死、谋反之案,任何史料都会忠实于朝廷的官方消息,对此不会有不同的记载,也许这些事件会永远成为一宗谜案。
回来的途中,张锐心想。这事到此作罢。也许是不幸中的大幸。起码没有影响到前线的部队,至于还有别地什么影响。现在也预料不到。世事难料,也许世平太子比伯安太子更适合继承帝位。现在的关键,是不能因为此事而耽误了破敌之策。
张锐对朝廷来信疑窦丛生,有不同的看法,但不敢说出口,甚至不愿去想。因此,眼下面对好友宋金刚,也只能采用官方的说法讲给他听。
唐特离开后,宋金刚没有动桌上的食物,只是呆呆地想着心事。张锐拍着他的肩膀说:“金刚,这些事情不是你我应该管的,就是想管也插不上手,所以不要再多想了。我们只要平定叛乱,就是对国尽了忠,对陛下尽了心。”
宋金刚点点头,张锐此话不错。身为军人,朝廷之事和内廷之事,与自己毫无干系,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就是最大地忠君爱国。
理清了头绪后,宋金刚恢复了常态,与张锐一边吃饭,一边叙旧。张锐与宋金刚聊天,同时在想,都说宋金刚是死脑筋,做事不知道变通,其实也不然,现在不是与我一起吃饭聊天吗?
张锐有这样地想法,是因为初来游骑团时,查阅了团里的军官名单,发现宋金刚现在还只是个中尉排长,觉得不可理解。张锐认为,毕业已经四年了,以宋金刚地能力至少应该是连长一级,可是他的军衔只调高了一级,其他一切都与当年分别时一样,这是为何?
张锐命人取来宋金刚的档案,仔细地一看宋金刚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