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汉骑军>第九十八章 情报
张锐也进行过一番了解,知道他明白后定然不会让自己白跑这一趟。见他已经有了想法,便接着把准备好的其他资料也尽数交给了他。

而张锐看见梁卫权带来的这些水桥镇的详细地图以及与龚朝明相关人户家的地形图时,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也第一次深深感悟情报分析的重要性。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梁卫权分析出龚朝明会去水桥镇,他哪里又会去准备这些相关的资料。如果没有这些详细的资料,即使游骑后来发现龚朝明去了水桥镇,马上出兵去捉拿他,也只能下大包围、撒大网,确不一定能捕到大鱼。现在好了,有了主攻方向,只要龚朝明去了水桥镇,那么就成了瓮中之鳖,信手拈来。

结果也真是如此,据伍安传回来的战报称,捉拿龚朝明的行动中非常顺利。如果不是那几条番獒,整个行动过程堪称完美无缺。

而梁卫权得知番獒致人伤亡之后,很自责地道歉说:“对于游骑遭受的损失,下官万分的难过。这都是下官的情报不够完整所致。回去后,下官一定查清楚,情报人员为什么没有把周姓家族养了几条番獒的情况报告上来。”

张锐见梁卫权说得认真,反而劝解道:“梁大人,其实如果不是你们准备的情报详细可靠,游骑的伤亡就不止这几个人了。我看你就不必再追究了,也许那几条番獒是那家人后来才养的也说不定呢。”

梁卫权一脸严肃地说道:“不可能。收集关于龚朝明的资料,是我到任之后在开始做的。这才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周家后来养的獒犬也不会长到这么大。细致,细致,再细致。这是我对部下一再的要求。结果还是出了纰漏,竟然忘了汇报这么重要的情报。这次教训深刻,内部必须要好好做一次整顿,这种错误决不能再犯!”

其实张锐并没有在意过番獒之事,他对暗探们的工作已经感到非常满意了。见梁卫权还在挑剔,不禁暗想,幸亏自己没有进监察院,不然遇到这么挑剔的上司,自己肯定耐受不下来。

同时,他也对梁卫权有了新的认识。也许正是因为他兢兢业业、细致入微,才能在情报领域出类拔萃,年纪不大就已经担任州巡察使了,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这时,他还不能预知,这个梁卫权今后会给他带来多大的麻烦。如果他能预见到梁卫权对他的巨大威胁,恐怕会毫不犹豫地杀掉这个以后被他恨得咬牙切齿的祸害。

送走梁卫权后,张锐便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部队的清理整顿中,战事就全权交给高朔和罗济负责。对付失去主将的三万叛军,还不值得他亲自出马。

几天后,高朔和罗济满面春风地凯旋归来了。他们报告说,三万叛军听起来数量不少,但都是滥竽充数,能打仗的屈指可数。失去主将后军心大乱,个个丢盔弃甲、夺路而逃。但真能逃回去的还不足五千人,其余的不是被击毙就是被抓获。

这都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张锐想起伍安的战报上说的龚朝明的亲兵放哨时,竟然还聚在一起烤火,他就暗暗摇头。这些人哪称得上是军队,纯粹是一群乌合之众!

放哨时不分明哨、暗哨就算了,还在黑夜里聚在一起烤火,这不是明摆着给敌人指明目标吗?这样的叛军,如果不是碰到内乱,要不了三个月,自己就能消灭干净。

因此,张锐听罢高、罗二人的汇报,没有感到什么意外的惊喜,只是夸奖了二人一番。后来,当高朔问起俘虏怎么处理时,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问道:“你们抓了多少俘虏?”

罗济笑着回答道:“我们回来时,各部抓获的俘虏还没有来得及汇总。大概在一万人左右吧,至少不会少于八千。”

八千人!我拿什么给他们吃?一想到有限的粮草,张锐就觉得头痛不已。本来,出兵前他是向太尉保证过,在今年年底之前会平定叛乱。不过,在准备粮食物资时,他还是申请了一年的额度。

虽然他当时有信心在半年内平定叛乱,但也不能不留一手。万一平叛过程中遇到什么不可知的缘由,耽误了剿匪期限,在后期粮草没有运来前,全军将士岂不是要饿肚子?多申请点粮草物资,也能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即便最终是按期平定了叛乱,还是可以把剩余的物资抵作以后月份的粮饷嘛。

也许太尉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最后批给了他一年的部队开支。并且,他利用在调配处任职的便利,在他还没有到达西平城时,所有的粮饷、物资都已运抵。

都说军队是国家用钱堆起来的,一点都没错。就拿一个帝国的甲等军团来说,每年的正常开支就需要上千万金币。其中,军团将士的俸禄每月就需要大约六十万金币,伙食开销在十万左右,再加上破损装备的更替等等开支,每月至少八十万金币。如果是骑兵军团,开支还要高上四成。再如果遇到战事军团需要开拔,所需的费用就更加惊人。

参加番州平叛的军队数量,虽然略少于一个军团,但四万人一年的粮饷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本来张锐从来没有关心过粮饷物资之事,都是交由陈剑负责管理。

但后来,果然朝廷发生剧变,自己带领的部队也大变样,张锐暗自庆幸自己留了一个后手。不然,即使他不想参与内战,也没有足够的粮饷留下来继续剿匪。

他考虑到内战可能在一年内不会结束,那么归自己指挥的这些军队除掉走的人,西


状态提示:第九十八章 情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