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上都的新消息
“这么多?”张锐望着大殿内堆积如山的木箱,嘴张得几乎能塞进一个鸡蛋。
“这里全都是。”程节弯下腰揭开其中一口红色的木箱盖子,露出里面摆放得整整齐齐的金币。
张锐从木箱的最上面拿起一枚金币,捏了捏,又咬了咬,才确定的确不是在梦中。他问程节:“数过了吗?有多少?”
程节指着眼前这口红色木箱回答说:“这种木箱共有二百一十五口,每箱装有二十万金币。”
“二百一十五箱?每箱二十万?”张锐默念着程节给出的数字,脑子里开始计算起总数。他的数学基础不错,瞬间就有了答案。
“这么说,这里一共有四千三百万金币?”当张锐得出这个数字,不由得心头一惊。他虽有不菲的家财,又曾经担任过一方的剿匪主将,可也从未见到过上千万的金币堆在眼前。猛然间如此巨额的现款堆放在自己面前,总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还不止呢。”程节又揭开另一口白色的木箱,“这种木箱共有一千零六十口。”
“一千零六十口?”张锐望着程节打开地这口白色木箱中装满了银色的钱币,更是惊讶万分地问道:“每箱也装有二十万?”
“是。”程节随手抓起一把银币,肯定地回答说,“每箱都有二十万。”
“一千零六十,总共就有二亿一千二百万银币,折合金币就是二千一百二十万。”张锐一边念叨,一边计算出其价值。加上红色木箱装的金币,这座大殿内总共就有价值六千多万的钱币。简直不可思议!是谁把这么多钱币,放在东宫的这座偏殿里的?
“殿下,您看——”程节把手中的银币放回木箱里,又从地上捡起一个白色的长纸条递过来。
张锐接过一看,便解开了心里的疑惑。这是一个从白色木箱上撕下来的封条,封条上盖有“户部金部司”字样的印章,并注有封装木箱中钱币的成色和数额。心想:原来这些钱币是安乐帝一朝的金库库存呀。
张锐以前在上都军机调配处任职时,曾从萧禹、李伯药等人口中得知,帝国各州府收取的赋税,要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上缴国库,剩余的用于各地州府的开支。为此,上都国库每年有数亿金币入库。
虽说国库每年有这么多钱币入库,但支出仍是捉襟见肘。帝国共有九个甲等军团、十个乙等军团以及四大舰队,再加上属于军方的各司部,仅每年的正常军费开支都不少于两亿金币。以飞骑军为例,将士的俸禄和军团其他开支,每月大约在百万金币左右。一年下来,就得上千万金币。
而且,属于中央的各司部开支也要由国库支出。算来算去,即使国库每年精打细算,也至多能节省下来数十万金币。一旦遇到各地发生灾情需要中央拨款救济或是国内出现叛乱需要朝廷派兵平乱,立马就把国库若干年的积累消耗殆尽。欠缺部分还得靠拆东墙补西墙、挪用其他开支或是找皇帝借款,才能勉强凑合。国库空虚,无法应对灾情和叛乱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帝国的权力阶层,直到后来太尉想出捐款的办法,虞士基用强行摊派的手段,募集来大量的资金,才缓解了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
帝国分裂后,各地州府根据所处的地区不同,分别向南北两个朝廷上缴了上一年的年税。南北两方才有财力将这场内战打下去。而从安乐帝一朝的金库存量上看,张锐可以得出北朝的财政状况已经到了财力枯竭的地步。
六千多万钱币对普通人来说或许是一笔不可想象的巨款,但对于一个需要供给百万军队作战的政府,根本只是杯水车薪。 [才到九月,按照通常每月的军费开支估算,北朝现有的六千余万库存金额绝对支撑不到年底。
而今北朝更是款,即使安乐帝能逃去与孙晟的三十万大军会合,也没有财力将这场战事再继续下去。所以,无论南军是否继续向北进攻,北朝都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张锐想明白这些后,又有些奇怪,安乐帝等人逃离洛阳时,为什么不带走这些钱呢?
“殿下,在东王府的一座大殿里内还有几百口装钱的大箱子呢。”张锐正在沉思时,程节又向他报告了一个新情况。
“哦?去看看。”张锐听说后来了兴趣,便让程节带他去看。
两人出了东宫,又往不远处的东王府而去。果然,张锐在东王府内一座被烧毁了一角的大殿里看见了那几百口钱箱。不过,这些箱子不像刚才在东宫所见的那些钱箱,大小、材质各不相同,有的是藤编箱,有的是锦缎贴面的箱子,很像盛衣装的箱子。
张锐打开一口藤编箱,发现里面的金币散乱,像是随意倒入的,随手拿起一枚来看,上面竟带有一丝血迹。张锐抬眼用询问的目光,看着程节。
“事情是这样的——”程节一五一十地将知道的事情道出。
原来,昨夜程节带走周延后,并没有急于“招待”他。他只是命人把周延看押起来,便去巡视麾下各部。因为,昨日刚占领洛阳城不久,张锐便对他下令,让他的营将城内一些府邸和衙门看守起来,不能让己方的将士接近。
张锐下达这项命令,主要是为了避免己方将士见钱眼开,发生抢夺财物的情况。城中的东宫是皇帝的行宫别院,东王府是东王居住的府邸,其他不少世袭家族也在洛阳修建有府邸,另外一些衙门中也可能有贵重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