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汉骑军>第一百四十二章 求教

第一百四十二章求教

自太尉杨坚退隐后,要说谁是上都城里最据权势的人,无疑就属枢密院参议长薛渭。不过,最近几天,薛渭却颇有些烦躁不安。

薛渭今年四十八岁,出身于一般士族家庭。他今天能登上权力巅峰,与他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分不开。

薛渭的大哥薛胄从小天资聪慧,在家乡有神童之称。十四岁时,就以榜眼身份考入了帝国五大军校之一的北京参谋学院,毕业后又被直接调入上都军机处任职,前途一片光明。

受到其兄薛胄成功的鼓舞,家里人又把希望寄托在薛渭身上。如果一家兄弟俩能都高中三甲,薛家门庭必然大方光芒,说不定祖坟都会冒青烟。从此后,全家人无时无刻不在鼓励他读书,常常用其兄的事例来激励他。让性格争强好胜的薛渭既厌烦、又不服气,他拼命苦读试图超越大哥。

无奈,薛渭天资实不及其兄,高考时别说进前三甲,就连上北京参谋学院的资格也没考上。虽然家里人并没有说什么,但薛渭从他们的表情上,可以知道他们对自己失望之极。于是他暗暗发誓,今生无论如何,也要超越大哥薛胄的成就。

他考入了普通军校,毕业后先是被分配至预备役任职,几年后又调入乙等军团。虽然他的起点比其兄低,但他并没有灰心,他想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去赶超大哥。

时间一晃过去了十几年,当薛渭终于跨入帝国高级军官的门槛时,其兄薛胄已经是军机处中将参议,朝廷二品大员,眼看着再进一步就可能入阁。难道自己真的一辈子没有办法超过他吗?正当薛渭有些气馁时,一个大好机遇出现在他眼前。

他在被新任太尉杨坚接见时,为其人格魅力所折服,当下拜其为师,成了太尉的记名弟子。之后他便时来运转,不出两年他被调入上都出任御林军右师师长,官居从二品。又过两年,他接替了退休的上司职务,成为京畿护卫三军之一的御林军统领,也成为了朝廷的二品大员。

一个普通的士族家庭,兄弟两人都在四十岁左右就位居朝廷二品大员,实属百年难得一见。薛氏兄弟不仅为家族和亲人们挣足了面子,也被帝国内不少士族、平民家子弟竖立了榜样,成为他们学习、效仿的对象。薛渭却很不满意、不甘心,因为就在他刚刚追赶上大哥的步伐还没有一个月,大哥薛胄就晋升为军机处参议长,成了内阁大臣,又一次把他甩在身后。

他又一次咬牙发狠,就是不择手段也要超过大哥薛胄。从此之后,大哥不仅是他超赶的对象,也成了他的死对头。皇天不负有心人,前年,他苦心等待的时机来了。因其兄薛胄在太子之争的立场上,偏向世平太子一方,他便毫不犹豫地下决心支持长沙郡王福常。

经过他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终于将太尉杨坚一党拉入这场纷争,并且将太子一党赶出了上都。上都之乱后,他也如愿的进入了内阁。多年以来的夙愿,一朝得偿所愿,他激动地热泪盈眶。那天夜里,他失眠了。回首从前,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苦涩,交替从心间流淌而过。细细品舍着这些滋味,他感到这么多年来自己的执着、拼命都没有白费。

在那天夜里,他为自己定下了一个更高的目标。这个目标,不再以超越大哥薛胄为目的。他要达到的这个目标,就是大哥薛胄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这个目标迄今而至,帝国的无数英雄、豪杰,也只有六十二人能够实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打算用更加拼命的劲头去努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有了新的目标,就有了新的动力。从那天夜里起,他又开始考虑新的计划,并逐步着手安排实施。对于不了解他的人,也许都会把他看成一个不问朝事的纯粹军人。但真正的他却是一个非常有心机,考虑事情也比较全面、缜密的人。

他在朝中的人缘不错,起码比虞士基好得太多。自从定下明确的目标后,他就刻意在内阁大臣中讨好、拉拢一批人。比如,为了给太尉非常信任的杨素、陆柯、刘武周腾出位置,他主动放弃枢密院、参谋处和军机处的军方职务,成了政务内阁大臣中的一员。此举,不仅让太尉对他另眼相看,也让杨素等人在心里非常感谢他。

又如,他以前非常反感两面派曹臻,后来在他发现曹臻的政见与自己的政见大致相同时,便毫不犹豫抛弃前嫌,与曹臻的关系也日渐亲近起来。到现在,曹臻已变成为了他在内阁中的坚定盟友。

对其他一些新进内阁的大臣们,他也主动示好,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等到宇文苞辞去丞相之职,太尉又退隐,他接替杨素成为枢密院参议长后,这些新进的内阁大臣,大部分成了他的支持者或是盟友。

如今首辅丞相虞士基几乎已左右不了内阁,他掌握着京畿护卫三军的军权,曹臻把持着帝国监察院。只要是他俩反对之事,没有一件能得到内阁的通过,即使虞士基搬出皇帝的名义,也无法改变结果。只因是天佑帝福常现在还没有满十六岁,不到亲政年龄,皇帝也没有否决内阁决定的权利。因此,在这一段时间,薛渭在内阁中可谓是威风八面,仿若首辅。只要是他作出的决定,很少有不被通过的时候。

虽然已经左右了朝局,但薛渭志不在此。他定下的目标比掌控朝局远大得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正在一步步实行自己的计划。他相信只要北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二章 求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