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关山汉月之陈汤传奇>第三十七章 史家风骨

夜色正浓,大风呼啸着,屋内,昏黄的烛灯下,一位老者一手端着竹简研习,一手拿着毛笔记录。

忽然,门被风吹开了,一人手中提着长刀从门外进来。

“想不到你会来的这么快。”老者眼皮都不抬,道。

“陈先生精于观测天象,莫非是早算到了。”这人冷冷道。

老者不置可否地笑笑。

“先生敢违背天子命令,不销毁修改史册,本始六年不改为地节二年,已经触犯了天威,但是陛下宽厚仁德,只要先生交出八卦墓室的地图和昌邑郡的史料。可以饶先生一死。”这人狠狠道。

老者摇摇头道:“既是与我商量,何必深夜前来拜访,相必阁下早就被授意置我于死地了吧。”老者站起身子,踱步面向屏风道:“况且如今天象已定,我命当绝此,不甘苟活。”

“先生何必这样顽固不化,只要先生交出...”这人还要继续说,却被老者一个手势打断了。

“想要我交出昌邑国的史籍,绝无可能,想来你还是太过年轻,不知道陛下要杀我灭口的真正原因。本始六年改地节二年之事,不过是小事,天下人皆知,皇帝因为这件事杀我,陛下真正忌惮的,是我知道霍光真正的死因。”老者笑道。

“霍光真正的死因?”这人也愣了一下,道:“难道霍光不是病死。”

老者没有回答,只是抚摸着竹简道:“陛下要做崔杼,吾愿为齐太史,为护史而死,不失史家之风骨。”说罢拔剑自杀。

为护史而死的是旧昌邑国史官阳武,阳胜的父亲。而逼他交出史料的人正是山阳郡长史,阎勇。

(关于本始六年改元为地节二年之事,敦煌汉简出土文物有载:本始六年三月,癸亥朔,丁丑尽辛卯十五日,乙酉到官。详见《汉宣帝地节改元发微》。)

未央宫,刘病已得知了昌邑史官宁死不肯交出史书的事情,思虑良久,长叹一声,这一年来,因为他篡改历史之事已经死了不少人,他终于有所顿悟,于心不忍。(毕竟他是篡改历史的第一个皇帝,还是挺心虚的)

“告诉山阳郡守,按昌邑臣子礼葬陈武,令其子守孝三年。”皇帝淡淡地道。

单父都尉营,阳胜正在和陈汤训练士卒,阳胜突然接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顿时如五雷轰顶,父亲身体健康,怎么会突然去世,一系列问题萦绕在他的脑海中,他骑马连夜赶回昌邑,得知父亲是自杀而死,更加疑惑。想起从小到大,父亲给他讲故事,说历史的往事,他跪在灵柩前嚎啕大哭。

陈武一生不问世事,专于修订史籍,而他的史书中,总是能写到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或许是和他懂得天象有关吧,阳胜突然想起了父亲曾经笑呵呵地对他说道:“胜儿,要是父亲有一天不得善终,你不要为父亲哭泣,你要知道,父亲是为史而死,父亲是死于信义。”

或许父亲修书让他摧毁墓室的事情被人发觉了,或许父亲知道了什么不该知道的事,连阳胜也没有看过父亲写下的昌邑史书,原本整洁的书房中书简被翻得乱七八糟,父亲临死时见到了谁,谁动了这些书简,阳胜不敢去想。

父亲曾对他说过:“你有投身军营的志向就去吧,我不要你作为一个史官,做一个正直的史官太难。”是啊,就像司马迁一样,忍受了牢狱之苦,宫刑之痛忍辱负重写下了史书,直到今天《太史公书》还藏在某个大山里,没有公诸于众,那么父亲写下的史书又藏在哪里的,阳胜不知道,或许他的两个哥哥直到,或许他的姐姐直到,或许他把最重要的秘密告诉了他的知己龚遂。

一年后

霍禹要谋反自立为皇帝,其实都是被逼的。杨恽作为举报人之一别封为平通侯,杨恽,就是昭帝时丞相杨敞的儿子,杨恽的母亲正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司马英。

司马迁临终前把一部史书藏匿在女儿司马英家,司马英从小就教儿子学习史记,因此杨恽也是对史记爱不释手,他看到宣帝是有为之君,就上书宣帝,献出了巨著史记,或许是因为对篡改历史的愧疚,或许是幼年时的牢狱之灾让这位皇帝对汉武帝本身就没有多少好感,宣帝接受了这部对汉武帝多有批判的史书,《史记》得以流传天下。

然而,王莽篡汉后,久经战乱,和其他文献资料一样,史记多散轶,毕竟那个时候文字写在竹简上,流传不方便,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史记其实是后人不断增添修补的,与原著大相径庭。

对《史记》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杨恽也没能善终,因其《报孙会宗书》讽刺宣帝治国无道,被人送与轩帝看了,宣帝看后大怒,杨恽被判处腰斩,这也是最早的文字狱了吧,汉宣帝恐怕又当了一回第一。

说这些,是想证明汉宣帝虽为中兴之主,却也并非圣人,也有暗黑的一面,正如和其他谥号,庙号为“宣”的帝王一样,汉宣帝也没能挽救汉朝江河日下的颓势,同周宣王,唐宣宗,在他们之后,一个偌大的帝国逐渐走向没落。

说了些观点类的东西,这章些的比较混乱,也是因为这一卷要结束了,多说了些题外话,总想通过还原一个较为真实的历史,现在看看,仍旧任重道远,希望在下卷西域篇章中能有所长进。

阳胜父亲突然去世,阳胜被批许免除兵役,守孝三年。陈汤在军中没了聊天的人,显得寂寞,又想起了瑕丘的韩莺,顿时一阵阵悲凉涌上心头。


状态提示:第三十七章 史家风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