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乾坤之行>第一卷 :大津风云第二百七十三章 :旱魃

饶是如此,大长老的那一肉身还是撑不下多少天了,在如此险恶环境下,他能否继续活得下去还真是难说皇上小心:皇后来袭!。

突然,他听到远处某一山谷传来阵阵打雷声。不但极富节奏,而且声势惊人。当下便猜测到可能有人或是妖兽在渡劫,于是也不管什么危险不危险的,朝着那里走去,希冀从中混水摸鱼。

整整三九二十七道天雷之后,就在其肉身即将崩溃之时,他来到一奇怪的山谷。那里幽深林密,四周均为奇峰异石,然而空气竟然是相当干燥炎热,尤其是横亘在山谷中间的那一块巨石上。不独如此,他还明显感觉到空中、地上、还有花草树木甚至是自己伤口的水份被一股神秘邪恶的力量吸到那边去。

见多识多的他明白了过来,顿时心下狂喜:这正是炼形期的旱魃即将突破到化形期,堪堪经受过雷劫的征兆。

“旱魃”也称为“木魃”,其躯体乃是深山老林中万年的树根、藤根或其它植物根部,经过多年吸收天地灵气从而身具灵性。

在此期间又恰巧有木属性的死去的人或妖兽,其灵魂游荡尚未湮灭时占据此物,两者结合之后慢慢进化而长成。

它们属于山魈精怪之类,其形状往往具其植物根部及占据灵魂的特性。由于此类均在人迹不到的山野密林处,又符合占据此物的游魂多为猿猴,所以人们见到的旱魃外貌多带有猿猴类的特性。

旱魃的灵智较之人类差一些,比猿猴高强。肉身堪比万年古木,坚韧强硬,刀枪不入。天生具御风飞行功能,身手敏捷,快如闪电。在山林中可隐迹潜藏,外人很难发现。其力量主要在双爪之上,可轻易便摧金裂石、抓铁为屑。

在它们进阶突破时,由于其强横无比的木属性天赋,导致吸水性异常强悍,周围一二十里之水份几被吸光,引起极为特殊反常的干旱现象,故而得名。

让大长老心喜的还有一大原因,那就是:旱魃这一类精怪,在雷劫过后尚未进阶之时,有一个**和神识上的极度虚脱期,同级的且属性相同的修真者可轻易对其进行夺舍。

大长老自身刚好为水木属性,如今肉身不保,正好是打瞌睡便有人送来了枕头。虽然旱魃的那副尊容难看是难看了点,可是还有什么比修真者能够保命更为重要的。

况且,以后突破至化形期后,其外形便可改变;拥有这个强悍肉身,加上契合的属性,近身相搏,那可是化神期之下无敌手了,届时便能称霸一方。

大长老一边憧憬未来,一边当场调出神识,飞行过去,从此物的天灵盖上钻入。果然,不至一刻功夫,也没有经过什么激烈争斗,他就将旱魃的意悉数抹杀,成功夺舍了。可怜的他辛辛苦苦渡过了雷劫,躺在平坦的大石上还做着化形期的美梦之时,突然自己的识海里面来了一不速之客,几个照面之后便折在对方的大口之下,一命呜呼了。

由于旱魃突破化形期的步骤还没有真正完成就被外力生生打断,继承了其身躯和修为的大长老堪堪拥有炼形后期也即相当于人类修真者结丹中期的实力。

至此,他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在附近隐居起来,一边适应新的身体,一边修炼恢复。

旱魃在成长的过程中为了增长智力、提高功夫,最喜食妖兽或人的脑髓。它们往往利用自身强横的肉身、鬼神莫测的速度和锋利坚硬的双爪,在对方刚一出现便飞身上去,撕开脑壳,挖出尚为热腾腾的脑髓生生吃下,如果变冷了,他们是不会吃的。毫无意外是,大长老也继承了这一嗜好。

这样一来,不到二年,方圆五百里之内的妖兽顿时遭了殃,几被他屠戳殆尽,只是为了方便后来之用,留下了远处一公一母两只炼形后期的破山猿。

过足了脑瘾的大长老同时将随身的化龙丹和其它有用的丹药吃光,加上生吞了许多当地的奇珍异草,让自己的修为提高至了炼形期顶峰,才从那里回到云雾山庄。

自此之后,他喜噬脑髓的习惯并没有什么变化,但他隐忍了许多,从来不敢走出庄子一步。

几个月前,山庄的周庄主给大长老带来一个好消息:他无意中从一经常来往东洲大陆的魔门某个长老获得一个玉简,上面记载了一可大幅度提高木属性修真者或猿猴类妖兽的秘术——“周天祭星搜魂化髓大阵”。

这个大阵相当地诡异:需要二十四名十八岁以下的炼气期青年男女,作为少阴少阳;十九岁至三十五岁的八名筑基期中青年男女,作为中阴中阳;二名三百六十岁以上的结丹期男女,作为老阴老阳。当然,上述的前面两种祭品自然是以人为佳品,如是妖兽的话亦可,但现实却极难可能。毕竟,妖兽们在如此低的年龄之内很少有这么高的修为。

还有,必须在某一阳年阳月阳日阳时且系月全食之晚上,天气晴朗,当月全食之时星光必然是最亮的、也是灵气最为充足之时。此时,事者要马上布置祭坛,配合上复杂的符咒和药物,届时阵法发动之后,便可将那些人或妖兽的魂魄、肉身和精血、骨髓抽干并汇集到阵中某处,并当场吸取上空闪耀的星光形成一参天夺地的丹药——“天魂地魄丹”。需在成丹后一个时辰内服用,适合服用者可很快突破到元婴期或化形期。

这个秘术最难的还是阳年阳月阳日阳时与月全食相互重叠且系无云之晚上,可以说千年难遇,祭品和相关药物也


状态提示:第一卷 :大津风云第二百七十三章 :旱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