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北洋1917>第五百五十二章 联邦的内外形势

1918年7月21ri15:00萨马拉联军司令部

“诸位将领,伏尔加联邦是一个新兴的联邦,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你们中大部分人都是伏尔加河这条母亲河哺育长大的,我对你们没有别的过多要求,就一条,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能不能保卫胜利果实,能不能过上好ri子,取决于你们对联邦的付出和努力!”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志不同,不相为谋,今天大家既然选择加入了伏尔加联邦,那我们就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同志不是苏维埃和布尔什维克的专用名字,人民也不是只有他们可以喊的口号!

今天,我希望这是你们最后一次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剩下的,就是一往无前,你们和这片土地上人民的未来,一定会掌控在你们自己手里,作为协约国联军,有他的历史使命,也终将在完成了使命之后消散,而你们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将屹立于世界之林!”

“不要耿耿于怀别人从哪里来,也不要怀疑他们对这片土地的忠诚,今天我们这个联邦叫做伏尔加联邦,明天很可能我们就叫俄罗斯联邦,土地和人民才是一切,老百姓能过上好ri子才是一切,如果我们倒行逆施让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早晚会被打倒,早晚会被人取代,我希望你们能意识到今天是如此的不同!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后悔今天加入伏尔加联邦的选择,在乱世,老百姓只希望能活下去,而我对你们的期望,就是,让支持你们追随你们的人民,能好好的活下去!”

联军总司令一番情真意切的话语,在每一个出席今天这场军事会议的俄国将领们的耳边萦绕,这番话说完,会议室里先是鸦雀无声,等意识到联军总司令的开场白已经说完了之后,会议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几乎所有伏尔加联邦的俄籍将领都把手掌拍的通红,容易动感情的俄籍将领们不少人热泪盈眶。(.)

中ri两军的将领们倒还淡定,毕竟对中国王这位联军领袖,他们比这些俄籍将领要熟悉的多,听王庚说话这热血澎湃的次数多了去了,这会儿都还能绷得住场面,就光看着一群老毛子将领在那激情澎湃热血沸腾肉牛满面。

联军司令部里的掌声足足持续了2分钟左右,最后还是王庚伸手一压,大家在渐渐停了下来,联军总司令笑着道,

“不瞒你们说,我和联军司令部的几位副司令和参谋长也心chao澎湃啊,这会儿我有点后悔把联邦的军服设计的太花哨太好看了,合着我们中ri同盟的军服瞅着就太朴素简单了,宇都宫阁下,我看我们的新军服设计也得尽快拿出个方案来,联邦用双头鹰,我们用金龙怎么样?”

会议室里轰然响起一阵善意的哄笑,坐在王庚右手边的联军副司令宇都宫太郎陆军大将笑着附和道,“这个主意好,我们ri本也是相当推崇龙这种神兽的,不过在你们中国,以前龙可是帝王的象征,总司令阁下,咱们会不会太招摇了?”

“呵呵,这个不急,你我不也加入了伏尔加联邦了么,到时候要是来不及又想过瘾,我先叫人给你做几套双头鹰的联邦将军服咱也神气一下”王庚笑着道。全文字

“将军服?不能是上将?要不您给我授个元帅啥的,我堂堂帝国陆军大将,不能到了联邦反而降级成了陆军上将?要不然陆军大将也行!”宇都宫太郎认真的道。

“这事我们回头再商量,今天是伏尔加联邦整军后的第一次军事会议,我们抓紧时间赶紧步入正题,畑俊六少将,请把目前的形势和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草案跟大家说一下!”王庚没继续逗跟宇都宫,转过来对一边的作战室主任参谋畑俊六道。

虽然蒋鸿遇才是联军司令部正牌的参谋长,但在王庚的计划里,蒋鸿遇将下放去指挥一个方面的作战,所以直接让自己的作战室主任参谋畑俊六来做情况介绍,至于新的参谋本部参谋长人选,王庚本来属意畑俊六接任,奈何这厮一门心思要下去带部队到一线作战,为帝国陆军挽回在乌法战役中失去的脸面,倒让王庚有点犯难。

“总司令阁下,诸位,鄙人是联军司令部作战室主任参谋畑俊六,ri本陆军少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目前我们面临的局势!”畑俊六一身笔挺的ri本陆军少将军服,肩头的将星闪闪发亮,这厮起身走到覆盖了差不多一堵墙的作战地图跟前,介绍起了形势。

“伏尔加联邦的正式成立,特别是和苏俄签订和约互相划界承认后,我们从苏俄手里接收了萨拉托夫、沃罗涅ri、库尔斯克和察里津,整个联邦管辖的领土约94万平方公里,登记人口约740万,其中近200万人当初从乌法大平原疏散到乌拉尔山脉以东,这会儿还在陆续返回之中。”

“由于联邦实行的土地政策深入人心,而且三年免田赋的政策让农村的老百姓有了比较,同时也因为,忠于或者支持苏维埃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工人阶级和市民包括一部分农民,都已经根据《萨马拉和约》的规定按时撤离了以上地区,所以在这些地方,伏尔加联邦先遣支队和工作队的进驻还是比较顺利的!”

“大部分的乡镇和城市都已经完全掌握在伏尔加联邦zfu的手里,当然,保驾护航的是联军的先遣支队,现在在伏尔加河左岸的这四个州,主要的困难是粮食不足,由于之前的内战,白卫军和苏俄红军先后三次围绕察里津大打出手,随着苏俄势力


状态提示:第五百五十二章 联邦的内外形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