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420章 五道防线

此时的邺城内吕布正在积极地调配人马他要带出足够人马对付十多万叛军更要留下足够人马防守邺城不能再重遇前线大胜而后方岌岌可危的局面。[找小说素材就到]

吕布在统领大军前去平叛之前对邺城的防御做了一番布置特别是对皇宫和z城堡。

通过杨彪、郑泰等人在邺城内发生的叛乱吕布看得出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皇宫、z城堡将军府的防御不应该只通过地道连通应该做成一体他便让将作大匠李植将皇宫和z城堡的墙连通一起加厚加固皇宫西边开一个门将皇宫与z城堡连通这道门平时不开只在危难时期开放。

按照大汉制度皇宫的宫门、宫内守卫有卫尉统领的卫士负责宫内设庐舍以驻扎卫士卫士昼夜巡jing检察门籍因为杨彪、郑泰都陆续担任过这个职务吕布非常厌恶这个职务便按照隋唐制度将卫尉改掌军器﹑仪仗﹑帐幕之事不再负责宫门、宫内守卫。卫尉依然是九卿之一可在吕布掌控的邺城朝廷里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这九卿里面除了吕布兼任的光禄勋、法衍的廷尉、大司农有实权其他全是有名无实的虚职职责基本都被内阁六部瓜分在不久的将来吕布可能会废除三公九卿的制度。

吕布对邺城设置了五道防线从里到外。每一层都有吕布的亲信把守。

第一道由凤翔营负责皇宫内各宫殿、z城堡内各将领府邸的防守。吕布爱妾吴瑕原本执掌的大内女子侍卫队更名为凤翔军由原本的二百人扩充到五百战兵、五百辅兵。全部都是女子因只是一个营的兵力便更名为凤翔营。以吴瑕为凤翔校尉担任营帅暗香司都司步梵为副营帅当吴瑕身怀六甲之后步梵为凤翔营主将全责保护皇室人员以及吕布等z军将领家眷的安全。*

第二道由龙骧旅和虎贲旅负责皇宫宫门、内阁、zyang城堡各司的防守。

原来的羽林军在原羽林校尉吴崇战死之后几乎也消失殆尽只剩下五百多人陈到原来防守z城堡的二千人马亦损失大半。吕布便从黄忠带回来的四万步兵里挑选了善于守城的二千多战辅兵整编为二千战兵、二千辅兵同时防守皇宫和zyang城堡因防守xing质大有不同继续称为羽林军怕引起朝野不满。吕布便把这支军队改名为虎贲军因为是一个旅的编制又称虎贲旅陈到在这次防守z城堡立下大功展现了他的忠勇。吕布便举荐陈到为虎贲校尉。

王越原来的虎贲军在这次防守皇宫、击杀世家子弟立下功劳亦经得起考验便从原来的一千多人扩充至二千战兵、二千辅兵改名为龙骧军又称龙骧旅与陈到的虎贲旅一起防守z城堡和皇宫重点是皇宫王越亦被封为龙骧中郎将封千秋亭侯。

第三道皇宫、z城堡外围巡视的羽林军和邺城内巡视的持金吾旅。

羽林军负责巡视皇城、z城堡外两里内一切辖有二千战兵、二千辅兵以骑兵为主又称羽林骑由吕布原来的亲卫统领许猛担任羽林校尉这个羽林骑兵旅跟原来的羽林军没有一点儿关系是吕布从自己的飞虎师里抽调的。

持金吾旅负责邺城内除羽林营巡视范围外的一切治安亦有协防皇宫、z城堡的职责有持金吾冯芳担任辖有二千战兵、二千辅兵多以步兵为主。

第四道邺城四门防守的城门校尉。*

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属官有司马、城门候原有陆骏执掌陆骏被高览杀害后便有吕布举荐夏牟担任夏牟掌有二千战兵、二千辅兵。这四千守兵当然只是非战时期的防守兵力等敌人大举进攻时羽林骑全面接管邺城内一切治安持金吾旅则登城墙协防。

夏牟原来任西园八校尉中的助军左校尉冯芳原来任西园八校尉中的助军右校尉与袁绍、曹cao同侪资格很老对皇室比较忠心对吕布更加忠诚。

他们跟随吕布五个月来没有功劳亦有苦劳吕布一直优先照顾自己的嫡系没给他们两个人提升夏牟、冯芳二人却还一直无怨无悔地追随吕布吕布念起他们两个的忠诚又考虑到他们两个无人能及的老资格便向太后、天子举荐他们担任持金吾、城门校尉这两个外九卿。

夏牟、冯芳两人各领一个旅都是四千人马他们虽然在朝廷地位崇高但在z军中还是旅帅他们的司是师帅黄忠吕布就是用这样的设置限制夏牟、冯芳的权力。

不过吕布早已调查清楚夏牟是汉灵帝的鸿都门生冯芳是十常侍曹节的女婿他们向来被世家大族嫌弃能追随吕布抱着吕布这根大树他们求之不得绝无背叛之理。

吕布之前是看冯芳实际是看冯芳的女儿冯媛就是那个在历史嫁给袁术做成国皇后的那个大美女现在才十四岁而已已经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娇艳动人的小美女吕布准备再过一两年就下手说什么也不能让她落入袁术那个废物手里。

第五道防线便是防守在邺城四门外的第四师。

第四师由黄忠担任师帅下辖五个旅包括夏牟、冯芳的两个旅剩下的三个旅里有一个旅防守北门外的瓮城一个旅把守东门外的瓮城另外一个旅分成两部把守受威胁没那么大的西门、南门外瓮城。

如此算来吕布在邺城内放置了凤翔军一千人马、虎贲军四千人马、龙骧军四千人马、羽林军四千人马、黄忠师二万人马。

邺城内有将近二十万居民按照严格的标准整编出二万乡兵、四千县兵、一千郡兵这二万五千人马在战时亦协助守城。

吕布任命黄忠为邺城留守司马负责邺城所有


状态提示:第420章 五道防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