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826章 张鲁死了

ps:继续推荐常欢乐的新书《超级暧昧高手》,这本书将发扬常欢乐一贯的放荡风格,具体的不介绍了,总之超级暧昧,值得一看。

刘璋被杀,只有从事王累随他而武将官都前来拜见吕布,刘焉、刘璋父子经营了十数年的duli王国彻底坍塌,归于大一统。

吴懿、吴兰、秦宓、董和都来参拜,吕布给这次献城有功的吴兰给予重奖,厚赐金帛,加爵乡侯,其他巴蜀世家只要参与献城的,他们的基本利益都得到保证,而且他们家族的jing英子弟都可以入朝为官。

吕布留下张任和黄权这两个益州本地人去处理益州本地的事务,安抚益州本地世家和寒庶,最大程度地照顾到大部分人的利益,现在若还有人跟刘备、司马懿暗中勾结,就灭门抄家。

吕布大军在成都只休整了五天,即可发兵涪水关,因为阳平关方向传来捷报,黄忠、诸葛亮部攻破阳平关,不ri将攻破南郑。..

原来刘备、司马懿、杨怀带着三万蜀军赶赴绵竹,试图阻止吕布大军攻占成都,他们到达涪水关,就得到了吕布大军攻破成都而刘璋身死的消息,他们只好跟涪水关的刘貴、邓贤、卓膺合兵一处,本来想回转汉中,却得知阳平关被黄忠、诸葛亮攻破。

刘备、司马懿当时率三万蜀军离开阳平关,为了避免黄忠、诸葛亮识破阳平关的虚实,关上锦旗不变,这一招并未瞒着诸葛亮,因为吕布麾下三大情报组织经过十年的经营,密布天下,刘备、司马懿前脚离开阳平关。诸葛亮后脚就得到了确凿的情报。

诸葛亮之前跟随司马徽和沮授学过天文,探察到阳平关这两天有大雾,他想出一计,告之黄忠,黄忠知道这次攻打张鲁,是主公对他义子诸葛亮的一番锻炼。便主动让贤,由诸葛亮来调兵遣将,诸葛亮也不客气,先传令退军,副帅张郃前来问询:“贼势未见强弱,参军为何下令退兵?”

诸葛亮笑道:“贼兵防备深密,急切难以取胜,我以退兵为名,让贼兵松懈无备。然后分轻骑抄袭其后,必定大胜贼兵。”诸葛亮随后分析了天气的因素,张郃叹服。

当诸葛亮退兵的消息传到阳平关时,张鲁派大将杨柏领的两万人马已经到达阳平关,杨昂、杨任、杨柏三人都是杨松的兄弟,杨昂、杨任仗着杨松是五斗米教的大祭司,又深受张鲁宠信,在汉中耀武扬威。可自从刘备、司马懿领着四万蜀军到达阳平关之后,杨昂、杨任就被派去把守阳平关左右的山寨。受尽了苦楚,虽然伏击了马岱、庞德的一万人马,斩获了几千首级,却也没有得到刘备、司马懿的任何认同,他们心里早就憋着一股火。

刘备、司马懿一走,杨柏一到。杨昂、杨任、杨柏三兄弟聚在一起商量该如何破敌,他们过去轻而易举地伏击了马岱、庞德的人马,就以为z军不过如此,起了轻敌之心,正在他们商议之极。探马传报,说黄忠、诸葛亮见这么多天都攻不破阳平关,开始撤兵了。

杨昂闻言大喜,便要乘势追击,杨任对黄忠、诸葛亮也知之甚少,也同意了,他们根本没有知会阳平关内的张卫,便留下杨柏领少数人马守寨,领大队人马追击黄忠,追击了一天,还未追到时,突然天降大雨,只得紧急安营扎寨。

第二天一大早,大雾弥漫,十步之外不见人。杨昂、杨任只得继续驻扎在半路,可草草搭建的营寨怎能抵得上山上建造数年的营寨牢固,杨任心中开始有些惶恐。

马超、庞德遵照诸葛亮的军令,各带轻骑五千,抄小路攻入阳平关后面。大雾弥漫,难不倒他们,因为他们随军都携带马均最新研制的指南针,按照新近绘制的地图,赶到杨昂、杨任的寨前。守寨军士,听到马蹄响,再看前面一两排旗帜和战士都是汉中军,以为杨昂、杨任领兵回来,便打开寨门。马超、庞德领兵一拥而入,知道这是空寨,就在寨里放起了大火,寨里的残余汉中兵士都四散奔逃,杨柏兵少,不敢跟马超、庞德交手,亡命奔逃,逃回南郑。

待雾散时,杨任、杨昂看到之前山寨起了大火,赶忙领军回援,回军要道已被马超、庞德所占,背后黄忠、张郃、马岱已领大军杀到,两下夹攻,将杨昂、杨任团团包围,杨昂措不及防,被张郃一枪刺死,杨任被黄忠一箭she死,汉中军全军覆灭。

零散败兵回到阳平关,来见张卫,张卫知道杨任、杨昂战死,阳平关两侧山寨尽失,z军即将转到关后,阳平关不能再守,只好连夜丢弃阳平关,逃回南郑。

黄忠、诸葛亮拿了阳平关,留马岱守卫,其余将官统领八万人马,乘胜追击,包围了汉中的首府南郑城,将南郑城四面围住,择其北面薄弱处,霹雳车、弩炮、车弩轮番轰炸。

张鲁的汉中郡本来只有六七十万人口,兵马也只有六七万人马,在阳平关折损了三万人马,现在城内尚有四万人马,本来想着防守城池绰绰有余,怎奈南郑城地处平坦,没有阳平关的险要,黄忠、诸葛亮的八万人马在攻打阳平关时锻炼出丰富的攻城经验,加上z良,霹雳车、弩炮、车弩的轮番出击,两天时间里,张鲁的守城人马死伤的比攻城的z军还多。

张鲁听从谋士阎圃的计策,派杨柏出城破坏z军的攻城器械,杨柏贪生怕死,托病不出。张鲁没有办法,只好派弟弟张卫前去,张卫领兵出城,刚赶到z军的攻城器械处,马超领伏兵出,张卫措不及防,


状态提示:第826章 张鲁死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