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微笑若望>第二十一章 他的背影

高高在上的汉密尔顿长老们忽略了一个事实。

这场已经历时一年的金融战争,让整个金融界都变得千疮百孔,交易秩序的混乱早已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而贝尔斯登的“垂死挣扎”,摩根大通的“落井下石”,更是将各个金融机构间的不信任度推到了最高点,摇摇欲坠的金融界,被压上了推倒多米诺骨牌的最后一根稻草——贝尔斯登被收购的消息一出,欧美银行之间的所有拆借活动几乎完全停止。

一夜之间,各国央行为增加资金流动性所做的一切努力完全付诸东流。

而让贝尔斯登走向破产的导火索,投资者的恐慌性挤兑也引起了所有金融公司的戒备。为了积攒现金,无数的金融公司开始从其他投资领域撤资,直接导致了石油、黄金、农产品期货、外券交易等股市价格的全线下跌。

为了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在汉密尔顿家族的授意下,贝尔斯登新任高层出面接受商业刊物专访,否认了贝尔斯登曾经出现过资金短缺的传言,将贝尔斯登所有权的这次易手解读为战略调整。

但谁也不是傻子,10美元一股的收购价,即使是对于正面临严重亏损的贝尔斯登来说,也完全是趁火打劫。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该篇专访刊行后不久,国际第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国际就对外宣称,将下调贝尔斯登的信用评级。

成立于1913年的惠誉国际,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旗下的产业。

汉密尔顿罔顾两大家族私交,趁其失去伊斯托弗族长的虚弱时期所进行的狙击,让罗斯柴尔德怀恨在心,选择了在关键时刻还击。

贝尔斯登的股价再次下跌。

但如果说,同样深受次债威胁的罗斯柴尔德在反击的同时仍心存畏惧,那么以一场阵痛的代价甩脱贝尔斯登这个大包袱的勒法夫瑞便可以称得上是肆无忌惮了。

隶属于勒法夫瑞旗下的标准普尔紧随其后的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成立于1860年的国际第一大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在新闻发布会上对记者宣称将跟随惠誉国际的脚步,下调贝尔斯登的信用评级至“卖出”,并且建议所有的投资人士暂时避开美林证券、雷曼兄弟等大型金融机构股。

标准普尔的毫不避讳,让两大家族终于看清了形势。

次债危机,从来就没有过去。

决议将贝尔斯登纳入汉密尔顿嚢中的米尔斯·汉密尔顿,遭遇了自其执权以来的来自于家族内部的第一次广泛质疑。

新闻发布会后,雷曼兄弟的股价在一周内暴跌77。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作为一家顶级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更注重证券发行承销、兼并收购顾问等较为传统的投资银行模式,但自90年代以来,米尔斯接手汉密尔顿之后,雷曼兄弟也随之改变了投资风格,开始大力拓展金融衍生品领域的业务,其扩张速度之快、所占份额之大,甚至为其赢得了华尔街“债券之王”的称号。

一方面,是业务的急速扩张与过度集中;另一方面,则是巨大的系统风险。

虽然贝尔斯登、美林,甚至摩根士丹利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但自有资金严重不足的雷曼,一贯依赖于债券市场和银行之间的拆借体系来满足其流动资金的需求,但在金融信用体系岌岌可危的如今,大量的借贷,严重不足的自有资本,带给雷曼的是居高不下的杠杆率,而杠杆效应的特点,就是在赚钱的时候,收益随着杠杆率放大;亏损的时候,损失也按杠杆率放大。

为了支持摩根大通完成对贝尔斯登的收购,汉密尔顿已经被掏空了大半的流动资金。如果他们能够预料到这接踵而来的第二次打击……不,即使他们能够预料得到,贝尔斯登的收购对于汉密尔顿来说,仍然是必走的一步棋。

于是当雷曼兄弟也陷入危机的时候,汉密尔顿被迫袖手。

汉密尔顿自然不会缺少对雷曼实行全面收购的资金,但如果真的决定采取行动,米尔斯需要说服许多人。更重要的是,雷曼面临的危机和贝尔斯登不同,贝尔斯登的倒闭,最直接的原因是流动资金的不足,但雷曼所面临的,是金融市场的信用恐慌。

米尔斯可以操控资金,却无法操控人心。

偌大的巴黎歌剧院,空荡荡的观众席。

米尔斯沿着过道缓步走下,坐在贵宾席上的女子单手托腮,轻倚靠背,只露出一个背影。他走到舞台前,在她的身侧落座,对于他的到来,她毫无反应。

“你是计划好的?”米尔斯开口问道。

她的纤细指尖正在木质扶手上随着音乐的节奏轻敲,闻言微微一顿,扭头看着他的脸,“什么?”

她的确没怎么留意他的到来。

“放弃贝尔斯登,似乎也是你的计划之一。”米尔斯侧过身子,神色有些僵硬,“现在看来,不管我收不收购贝尔斯登,都无法影响你的计划。”

她微微仰起脸,轻轻的笑了。

“哦,米尔斯。”她的语气里有淡淡的轻蔑,“你终于弄懂了。”

米尔斯眸光微沉,似是愤怒,又似悲伤。

“只可惜,你知道得太迟了。”

米尔斯脸上的神色微变,他强自压抑着,紧盯着她的表情,似乎在研究她话里的真假,“虽然勒法夫瑞暂时从次债危机中脱身,但我不认为……你有能力收拾残局。”

“是吗?”她勾起嘴角,“你确定?”

舞台上的交响


状态提示:第二十一章 他的背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