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两天,因为有朱老爹的加入,刨茬子的速度加快了很多。陶氏这两天也给大伙改善了伙食,其实朱老爹每次回来,陶氏做的好吃的,他几乎不怎么吃,都让孩子们吃。所以三月她们盼着朱老爹回来,一方面是想他了,还有一方面就是他回来后,她们就可以改善一下生活。
陶氏也知道他不吃,但每次还会做,也是为了给孩子们改善伙食。
晚上吃过饭,十月就睡下了,她不得不承认这个身体的年龄还是太小,受点累就挺不住了。
陶氏就和朱老爹商量赁地的事,说:“大姐那天说材子媳妇的娘家想赁点儿地种,要不你去问问。咱家才赁两垧,太少,人家不爱种。”
朱老爹就说:“行,我去问问。”
陶氏说:“我想把小庙子那一垧半留下,那块地离家近,剩下的赁出去。”小庙子那块地就是去年种苞米的那块地。
朱老爹点了点就走了。回来后,就对陶氏说:“五五分,种子、农具啥的都是咱出,跟贵子哥家一样。”
陶氏说:“行,那他家今年种啥呀?我好准备种子。”
朱老爹说:“全种高梁,去年咱家高梁还行,今年就当种子吧。”
陶氏说:“有不少人来咱家买高梁当种子了,都知道咱家高梁去年丰收。你说咱卖不卖呀?”
朱老爹就说:“卖,咋不卖呀。咱要是不卖,屯里人还不得讲究死咱呀。”
陶氏说:“那多少钱一斤呢,卖高了人家不乐意,卖低了咱还亏。”
朱老爹说:“一斤就比市面高个十文钱就行了,以往屯子里买种子不都是这么卖嘛。”
陶氏说:“那行,我就这么卖了。”
朱老爹说:“等地里活干完,你去问问泥瓦匠,盖个咱家这样的房子得多少钱?”
陶氏问:“咋的?谁家要盖房子啊?”
朱老爹说:“咱家。原先说让栋儿成亲后就住西屋,后来我一琢磨,还是不行。二小儿虽说不总回来,但也不能老跟着咱俩挤呀,还是盖房子吧,早晚得盖。再有那天刘大哥跟我说,东家打算在河西集上弄个酒楼,到时候让栋和亮子过来当二厨,一个月六钱银子,让栋先在里头干着,不出来单干了,反正离家也近。原先我打算让栋出来单干,那钱就不敢乱动了,这回他有地方了,那就盖房子吧,现在盖了栋儿成亲也体面。”
陶氏说:“那得不少钱啊。咱家里现在就有八十多两银子,二小儿比栋就小一岁,这两年也该定亲了,钱能够用吗?”
朱老爹说:“我记得当时咱家盖这个房子的时候是用了四十两银子,现在就是比那时候贵点儿,五十两银子也够了。栋成亲也用不了几个钱,再说我们爷俩赚钱,让二小儿明年定亲,后年成亲,这钱就能倒开了。”
陶氏说:“行,听你的,地里活干完我就打听打听。栋的事不会变了吧,要是栋儿能回河西干,咱再多种点地,那可太好了。还有七月的嫁妆我都已置办得差不多了,就差点首饰和地了。咱们明个儿去爹家,跟爹娘说一声吧,毕竟盖房子是大事儿。”
朱老爹就说:“嗯,不能变了,刘大哥也为栋儿打算呢。明天早上咱俩早点起来,去爹家一趟吧。”
第二天早上,朱老爹和陶氏起来洗漱完,就去了朱老爷子家,七月做的早饭。
俩口子到朱老爷子家时,朱老爷子和朱老太太已经起来了,人到了岁数觉就少了,朱玉冬和小吴氏也都起来了。俩人正做早饭呢,其它人都没有起来。朱老爹、陶氏和二人打过招呼后进屋子后,看见朱老爷了和朱老太太坐炕上烤火盆呢。
朱老爹、陶氏就和朱老爷子老俩口打个招呼,朱老爷子说道:“二平,咋这么早就过来了呢?”
朱老爹就说:“爹、娘,我是想跟你们说一声,我打算再盖个房子给栋儿成亲。”
朱老爷子就说:“这是好事啊,钱够吗?”
朱老爹就说:“差点,不过不多。反正栋成亲的钱,是没有了。”
朱老爹是故意这么说的,他跟陶氏在家就商量好了,朱玉冬家今年也要盖房子,她如果钱不够问自家借,那借还是不借?如果借了那朱栋成亲,自家就要借债,如果不借不仅朱玉冬不高兴,朱老太太也会不高兴,所以干脆就说钱不够,也要出去借。
朱老太太说:“我看你俩就是个败家的,钱不够还盖啥房子?栋儿成亲不能住西屋啊,非得盖新房子,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钱?我告诉你们啊,我跟你爹可没钱补贴你们。”
朱老爷子就说:“二平朝你借钱了?你说这些干啥。二平,别听你娘的,盖吧。栋儿成亲要是没钱,就跟你大哥借点儿,他手有钱,兄弟是干啥的?就是彼些有个照应,要不要兄弟干啥呀。”
朱老爹就说:“行,我知道了爹。栋成亲还有半年多呢,到时候再说吧。”
朱老太太小声的喃喃说:“德子刚买完地,你不知道啊?他手哪有钱呢。”
朱老爷子看了她一眼却没吱声,朱老爹就说:“爹,我就是过来跟你们说这个事儿的,我一会儿就要去县里了,这就走了。等哪天我回来,再过来。”
朱老爷子就说:“行,你走吧。我跟你娘身体都挺好的,你也不用老过来,回来多帮你媳妇干干活,她一个人在家不容易。”
陶氏赶紧说:“爹,没啥,我习惯了。再说孩子们都大了,都能帮我干活,前两天十月还下地帮我打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