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文命令廖耀湘等人对装备弹药进行最后的检查,虽然暂时没有方案,但是士兵的准备工作必须要提前进行!
(三)
济南,华北方面军指挥部,寺内寿一很冷静地接收着各个战线的消息,一切都在按照他的预期向前发展。他的目的正在一步一步地达到。
禹王山和兰封一线,第5师团和第14师团这两个师团的日军,这两个“诱饵”已经与将近30个师的**纠缠在一起,占到了战场总数的三分之一;
淮河沿线,日军第13师团和第6师团与**淮南兵团和淮北兵团15个师拉锯鏖战;
峄县和兰陵,日军第10师团至少也拖住了**鲁西鲁南两个兵团将近10个师的兵力;
济宁向鱼台方向,日军第16师团正面的**第一战区和第四战区结合部,阻击兵力接近7个师;
苏北兵团韩德勤部,5个师被日军第101师团一部缠绕在淮阴一线。
寺内寿一抛出两个师团的“诱饵”,另外南北4个师团也已经与**32个师战成一团!日军用了6个师团,已经捆住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其余的兵力分布很散,岌岌可危地维系着防御。
江苏东部,第101师一部已经毫无阻挡地北上,冲向陇海线!
彭小文知道,这种战局已经是**耗尽全力才维持住的局面了,历史上淮河早就丢了!鱼台早就丢了!峄县也早就丢了!仗打到这个份上,**已经几乎抽调不出预备力量了,可是现在日军北线还有第114师团的总预备队,以及那3个师团和4个旅团,自始至终没有露面!
寺内寿一象一个聪明的赌徒,他冷静地看对手一张一张地发牌,直到对手的牌快出完了,他才会开始出手,因为他的手里,还有大牌!
“彭小文真会选择时候受伤!真希望这一仗,有他参与!蒋介石用兵不值一提,李宗仁和白崇禧一直到现在能够坚守淮河,也已经算是名将了!现在我倒要看看,他们要怎么才能把第5师团和第14师团吞下去!呵呵,现在是我们要出手的时候了!”寺内寿一已经开始有了庆祝胜利的打算。
(四)
自从这次彭小文看出了寺内寿一的战术之后,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开始对历史资料中记述的东西也怀疑了。有些事情表述含糊,有些事情干脆就没有说。寺内寿一的战术企图,李宗仁和白崇禧难道看不出来,绝对不可能的!
他们一定是看出来了,而且早就有了准备,所以他们才选择果断的撤退!可是到底是由于事关机密还是由于只是推测,为何在他们的回忆录里也没有只言片语的表达?
李宗仁后来是怎么实现突围的?战史上的记载和评价摘录一下:“日军判断中**队不论兵员补充还是后勤补给都来自西方(郑州),如果中**队撤退的话,自然是向西撤退。而李宗仁将计就计,让日军相信主力是向西撤离,而真实目的是向皖北和皖中撤退。”
继续再看一段:“日军未再对中**队保持接触和施以压力,反而横越微山湖向鲁西一带转移,企图在陇海线上拦截中**队。这是日本用兵的最大败笔,也是徐州会战成败最大的关键!正是因为日军的错误判断,将主攻方向放在陇海线上,这才使徐州守军的主力能够从容部署撤退。”
真的能够叫“将计就计”?真的是日军的“败笔”?真的是“从容部署撤退”?
第五战区不是沿陇海线向西撤退,他们是将计就计了,他们是从容部署撤退了,可是,豫东方向战局结束了吗?薛岳的豫东兵团不是还在和日军缠绕在一起吗?李宗仁“从容撤退”实现了值得夸耀的“徐州突围”,所以那场兰封会战的惨败,便不关他事?
5月19日,徐州沦陷,日军南北大军全部沿陇海线杀往西面郑州方向,20天后的6月9日,开封沦陷,**无奈,黄水退敌!
从这次受伤开始,彭小文成了一个观战者,从局内人一下子跳开来,再加上张师爷这么一点拨,彭小文从最初的根据已知战史简单作弊,一下子变成现在的“解剖战史”!也许真的只有穿越了,只有身处其地才能感受这一切,原来,不仅是政治没有真相,历史同样也是。
彭小文似乎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把徐州会战分成“台儿庄会战”、“徐州突围”和“兰封会战”三个部分来写战史了!“台儿庄会战”、“徐州突围”在五战区,那是李宗仁的胜利,“兰封会战”在第一战区,那是程潜的失败,那是薛岳的失败!
但是对于寺内寿一来说,他的眼睛里可没有什么第一战区第五战区,占领徐州之后,战斗又没有停止,军队不往有战斗的地方去,往哪个地方过“钢刀”都没有出鞘,因为十几个师团对阵**第一战区十几二十几个师,实在是用不着再动用那两支预备部队。
要让李宗仁和白崇禧改变想法!他们自己安全了,但是第一战区可就麻烦了,只有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两股力量合二为一,才能集中优势兵力扭转这种战局!
(五)
“诱饵?圈套?”李宗仁和白崇禧最初听到彭小文的分析,还是疑惑了一下。但是彭小文说道日军的进攻重点是陇海线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太过紧张,彭小文确信了自己的判断,没错,他们的确是看出来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