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血路妖刀>第十三节 惠州防空战

(一)

岭南地区一直是中国各朝代的中央政权视为“蛮夷”的地区,都是流放官员和犯人的地区,道路崎岖,但是中央政权从来不会因为道路难行而放弃对此地的控制。

公元前221年六国平定,秦始皇派出两支部队,一支部队北伐匈奴,另一支部队南征“百越”,我们耳熟能详的是北方的万里长城,秦将战国长城串接在一起,不过秦朝还有两个浩大的工程,都是为了解决部队的后勤补充问题,北方的“直道”和南方的“灵渠”。这也是古代运输装备中“南船北马”的出处。

灵渠与都江堰、郑国渠并名,沟通了湘江和漓江,如此可以从咸阳登船可以一路南下抵达广州,用船运输军粮,比用战马运输节约了很多倍。4年时间修通灵渠,之后秦朝平定南方,增设桂林、南海(广州)、象郡(越南)三郡。后勤线和行军投送线路,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到了唐朝之后,为了让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开辟了从广州到惠州的“荔枝道”,从罗浮山采摘新鲜的荔枝,每个驿站更换快马,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个时候,船运解决大宗运输和投递,而马匹则解决速度问题,马匹与船运的结合开始实施。

也正是这条“荔枝道”,成就了一个著名的战例,唐末黄巢农民起义,从公元875年,近100万起义军从福建经潮州、陆丰、海丰、惠阳,一面行军作战,一面架桥修路,终于在四年之后,公元879年将道路开通到惠州,当年起义军攻占广州。由此可见惠州对广州的重要性。

唐朝的“荔枝道”就已经宽度达到五轨(5.97米),可容两车对行。经过宋、明、清三个时期的建设,到了民国,惠州率先建设的惠州平山公路,是广东大陆地区第一条公路,至1937年底止,全省已筑公路538条14518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6.5公里。公路长度和密度都居全国首位。

10月13日,武汉会战已经演变成武广会战,日军第21军在海军第5舰队的掩护下全面登陆,广阔的大亚湾沿线,日军从三个登陆场登陆三个师团主力,人数达到7万多人,其中战马2万5千多匹,也就是向充分利用岭南地区的公路优势。

首先摧毁日军三灶岛机场,然后夜袭日军登陆部队,这是敲山震虎,日军整个10月13日虽然大量登陆但是未敢向纵深推进,那个恶魔可不是好惹的,日军的猩部队搜索前进,大部队等到坦克、汽车到位之后,准备打下惠州,高速推进。那个恶魔的缺陷就在于他没有绝对实力,凭借战术能够取得一时之强,但是装备,中国人缺的是装备!

(二)

就是10月12日气势汹汹地打了一个晚上,10月13日白天不动,晚上日军瞪大了眼睛等了一夜,还是没有看到偷袭,这个恶魔又在搞什么鬼?

10月14日白天,日军按照原定计划开始向惠州发起攻击,飞机坦克大炮一起出动。

轰炸惠州的飞机继续遭到顽强抵抗,高射炮部队分散设置,按照每个连4挺高射机枪,总共12个连,每个连预设两个到三个机动阵地,另外彭小文调集了100多挺轻机枪占据山头和高地,作为固定阵地,在惠州周边组织了密集的防空网。

日军海上轰炸机群一天之内出动四次,总计出动120多架次,除了第一次是针对惠州城防进行轰炸,后面三次全部都是与防空部队直接交锋作战,台北机场向惠州派出三波空军,也是针对防空部队进行作战,每波次飞机达到了50架之多,全天日军投入轰炸机和战斗机270架次,密度已经达到了饱和。

对于东线飞机,彭小文的安排是从惠州向东放出了300公里的警戒哨,每500米一个双人哨,这是抗美援朝时期的防空办法,消息树加上信号旗,机动防空部队在来路上堵截,在去路上设伏,整个一天杀的天昏地暗。

不光是正面厮杀,而且彭小文还有阴谋诡计,日军飞机俯冲下来准备投弹,发现山头上的士兵挥舞着日本军旗,日军飞机一看,油西,这个阵地已经被皇军占据了,再看轰炸箭头指示,居然中国军队在不远处攻击另外一个山头,给我炸!飞过去发现,进攻一方居然也在挥舞日本军旗,再看轰炸箭头,八格!怎么山上山下都是皇军!这炸弹要扔向哪里?

第一圈盘旋,炸弹愣是没地方扔,再盘旋一圈,就一头撞进了火网里!

第二波轰炸的时候,日军告诫说,山上的一定都是支那部队,不管他们使用什么阴谋诡计,看见山头就炸!可是空军却是无比头疼,山顶上那些部队的的确确穿着皇军的制服啊,再犹豫还要被打下来,那就炸吧!

可怜日军步兵,第一波没有被空军支援到,全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死打硬拼才占据了阵地,可是刚登上山头就被自己的飞机炸的人仰马翻,欲哭无泪!

一个白天海军和空军接到的都是误伤投诉,空军愤怒地质问,那你们到底需不需要空军支援了!陆军反问道,你们空军难道都是瞎子吗,你们到底是大日本帝国的空军,还是支那的空军!

第三波台北机场的飞机返航时候,突然遭遇中国空军战斗机群!措不及防的日军轰炸机呼叫护航,并且运用娴熟的驾驶技术逃脱,中国空军战斗机群一通追杀,击落4架日军飞机!

同时出动的还有雇佣军飞机,他们再次从芷江机场出动,这次雇佣军的2


状态提示:第十三节 惠州防空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