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第一封“郴州通电”开始,彭小文就在尽力通过新战术来改变自己的被动,这里所说的新战术不止是在战场上,而是在中国这个大博弈场上面!而这三封电报加上一天的空袭,所达到的效果超出了所有的想象力!
让所有人最为吃惊的却还不是这些,而是除了夜袭战术的细节之外,彭小文几乎将全部的作战方案公开!没有网络和电视直播的时代,彭小文居然在发起空袭的同时将整个作战方案公布,而且在一天的战斗结束之后,大家震惊地发现,彭小文那个隐晦的作战代号“锁喉行动”是一种何等的意义!
这次报道还开创了一个先河,向民众对战争进行解读!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几乎是一场对飞机、鱼雷、水雷的科普教育,很多中国民众头一次知道,中国居然有这样的武器,不仅仅是步枪,不仅仅是拼刺刀,原来打仗可以这么打!
相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方固守战壕,另一方发动人浪冲锋,动辄一天死亡上万,这种战斗打的却如此富有韵味!
日本的情报机构看到这些消息时候那种被羞辱的感觉,可想而知!但是全世界的目光都看着这场战争,就连德国都警告他们,如果使用毒气弹,结盟的事情遥遥无期!
(二)
不过,好戏才刚刚开始f埔港方向和夜袭,只能算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亮点,因为轰炸机夜袭如何把握精度是现在非常难以把握的问题。而真正的大规模作战部队,依旧不是日军想象到的方向,交通线,高敬亭纵队和东江游击纵队!
在湘赣会战期间,高敬亭纵队就对东莞和深圳的日军据点进行了打击,目前日军惠州、深圳、东莞与广州的运输线已经处于半瘫痪状态,而这次出击的准备更加充分!打击力度和强度更大!
空袭发动的第二天夜晚,高敬亭纵队对深莞惠一线的外围运输线开始,并且惠州通往汕尾、汕头、潮州的交通线同步遭到打击!
日军在粤东从潮汕到广州一线,在进犯钦州湾的部队调走之后,总计有2个半师团,4万人左右,大部分的兵力分布在各大城市和要塞,数百公里的交通线上,以分队为单位执行据点保护。
反坦克火箭筒在湘赣会战中实战检验成功,此次已经小批量装备给部队。
对于交通线的保护,日军依旧采取的是碉堡林立,每隔5公里设置一座碉堡,每座碉堡放置20个人,配置一辆摩托车,基本上每座城市之间10到20个碉堡,从广州到惠州,再一路到汕尾、汕头、潮州,400公里左右的公路上80多座碉堡,总共1600人的驻防部队。每个城市的守备部队至少是两个中队500人左右,配备10辆卡车和4辆摩托车,很快可以调动驰援到位!
这样的碉堡外围有铁丝网和壕沟,探照灯两只,还有一条狼狗,从上到下三个射击孔,有两挺轻机枪和一挺重机枪,还有步枪的射击孔,
有交给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话,每个碉堡需要一个连的兵力,或者是主力部队一个排,配备足够的炸药,还要带上一支县大队和区小队,5公里的距离要防备周边的增援,至少两侧要安排各一个班和一挺机枪阻援,而且这还只是阻击邻近碉堡,就算打最中间的碉堡,最多也只有一个小时的战斗时间,打下来打不下来都要撤退!
如果一个晚上同时打击80座碉堡,需要多少兵力?又需要多少爆破武器?
首先计算武器,那就要回顾第一次的打击,深莞惠区域内的30多个据点大部分已经被拔除,当时用的武器是改装后可以直射的迫击炮,30门直射迫击炮,每门配备给一个排,30个排也不过就是一个团的兵力而已!
上一次干掉了30个,等于是打瘸了日军的一条腿,现在全部交通线上剩下50来个碉堡,30个直射迫击炮连之外,彭小文这次提供给高敬亭部队的反坦克火箭筒只有30支,各携带3枚火箭弹,就这么多,只能省着点用!
打击日军的碉堡,则改变了反坦克战斗小组的模式,3人为一个战斗小组,每个战斗小组配备给一个排,又是一个团的兵力。
高敬亭纵队的规模是师级单位,惠州战役之后恢复了大半年,现在是取消了旅建制直接下辖3个团和1个直辖侦察营的编制,一个团配备火箭筒,一个团配备直射迫击炮。
还有一个团的兵力,带着富裕出来的8支火箭筒,自然是为了打援做准备_敬亭计算了一下,8支火箭筒分成了2个小组,许子最多出动10辆汽车,4支火箭筒,12枚火箭弹足够对付,而且运动战嘛=近的攻坚小组打完了自然要在第一时间把部队调动到阻援阵地!如此计算和分配兵力,将纵队直辖部队和各团直辖部队集中使用,工兵连、通讯连、辎重连全部集中起来之后,还富裕出两个营的兵力担任预备队!
打援的兵力自然不止这些,但是正规军的两个营都只是预备队,至于目前发展到15个连级中队将近2000人的东江纵队,包括那支“南洋学生支队”,这次的作战任务,就是跟在主力部队后面充当预备队的预备队!
(三)
如果说粤东只有高敬亭纵队和这个东江纵队的兵力,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两支纵队将近一万人,只是彭小文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李福林的影响力和江湖地位在乱世之中爆发了巨大的能量,南方游击纵队已经改称“南方游击兵团”,东江纵队这样规模的游击队还有4支,分别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