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德国的盟友们不得不苦苦支撑,好在德国还是说话算话,答应的武器装备立马运来了。尽管数量不多,但也够每个盟友装备一个德械军了。可别小看了这个德械军,这个军里面可有一个装甲师。
德国装甲师在西线的战果那是刚刚的,因此德国就开始大规模扩充装甲部队。德国的盟友对此眼馋不已,纷纷向德国提出建设自己的装甲部队的请求,说白了就是向德国购买装备、聘请教官。可德国自己都在扩充中,哪儿来这么多装备给盟友。
原本德国还打算拿些将要退役的东西来凑数,可看到苏军那猛烈的进攻势头,德国只好咬咬牙,将原本用来扩充装甲部队的装备交到了盟友手上。
德国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这样做的,殊不知这样一来,德国反而加深了与其盟友的关系。
随后在法国的德军部分被撤回德国本土,投入到抗击苏军的进攻中。留守在法国、比利时的德军一部分加紧时间前往巴黎,争取早日灭掉法国;另一部分则加紧渡海作战准备。
前往巴黎的德军,那是紧赶慢赶,终于到达了巴黎外围。原以为会有一场艰苦的城市攻坚战,可没想到法国政府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德军兵不血刃进入巴黎。没过多久法国正式宣布战败,并和德国商讨停战协议。
德国也不矫情,应下了法国的投降,但对停战协议德国明确表示要在打败英国之后才与法国签署。
法国战败一周后,德军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对英国发动了登陆作战。
由于英国皇家海陆空三军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惨重,至今没有恢复元气。因此德军很顺利地登上了英国本土。
随后的战事,怎么说呢?大仗唯有一次,小仗不断。
英国陆军主力早就丢在发过了,留守英国本土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尽管英国还拥有数量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军队,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正面交战中,英军往往一触即溃。可在伦敦,德国却差点打成了凡尔登。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在主力部队损失殆尽,援军又迟迟到不了的情况下,英国是不可能守住伦敦的。
英国政府也早早下令伦敦的军民撤退。可是英国/军方认为,不战而逃是耻辱。于是部分不愿撤退的英国陆军士兵和伦敦居民开始在伦敦修筑防御工事,静等德军的到来。他们是打定主意要和伦敦共存亡了。
当德军向伦敦进攻的时候,守卫伦敦的英国/军民利用城市街道狭小,重装备施展不开的特点,利用手中的各种武器与德军对抗。
登陆英国本土的德军起初也没将伦敦放在眼里,在他们想来,既然英国已经丢掉了海陆空三军主力,那么拿下一个小小的伦敦那还不是轻而易举地。
可真当他们进入伦敦后,他们才发现着伦敦不好拿。
已进入伦敦城内,德军就受到了来自英国守城军民的弹雨欢迎,顿时就将防备不及的德军打死打伤多人。
看到英国人如此“欢迎”自己,德军也火了,调来了坦克,想要狠狠教训一下英国人。
可是英国人早有准备,用隐藏起来的反坦克炮狠狠教育了德国人一番――别以为坦克在城市巷战中也是无敌的。
吃了瘪的德军也只好开始了残酷的城市巷战。可越打德军越心惊,坦克、大炮这些重武器在城市中作用发挥有限,真要大规模使用,那等于是将伦敦给完全打成废墟,偏偏德国又想得到一座较为完好的伦敦城。
难啊!?
恰在此时,“中国/军团”的表现让的军官兵眼前一亮。
“中国/军团”是德军内部对那些全套装备从西联进口的武器装备的部队的称呼。这支部队的战斗素质在整个德国无出其右,再加上先进的武器装备,那战斗力……
没说的,绝对刚刚的。
“中国/军团”一成立就确定了其在德军内部的绝对主力地位,这次突破阿登山口,“中国/军团”就出力甚大。
等到打伦敦了,怎么可能少得了“中国/军团”。
鉴于传统的大炮在城市巷战中用处不大,“中国/军团”就大量使用从西联进口的四零火箭筒。
还别说,这四零火箭筒简直就是为巷战而生的。两百米的有效射程在城市巷战中那是绰绰有余。只要被四零火箭筒瞄上,那基本上是和死神画上了等号。
靠着四零火箭筒,“中国/军团”的攻击进度那叫一个快呀。弄得周围的友军部队是既羡慕又困惑。
等到他们弄明白了原因,也向德国最高统帅部申请得到更多的四零火箭筒和相应的弹药。
可德国最高统帅部也头疼呀。
进口的四零火箭筒及相应的弹药总攻就那么多。其中一半的火箭筒和四分之一的弹药都给了“中国/军团”,剩下的还是为未来留着的。要是现在就给了部队,那未来要用,怎么办?难道还从中国哪里购买吗?即使中国愿意卖,拿着价钱肯定要比原来高得多呀。
好在这时候德国依据四零火箭筒,仿制出了四零火箭筒的替代品――提前诞生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
这一时空,德国参考了四零火箭筒的相关设计,让铁拳反坦克火箭筒更加完善。最初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为射程六十米的铁拳60(六零)型,等到正式生产了就变成了射程一百米的铁拳100(一百)型。目前德国已经研制出了射程一百五十米的铁拳150(一五零)型。根据计划,将在未